雜癥大小合參卷九 燥門(兒科)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馮楚瞻 書名︰馮氏錦囊秘錄

    夫六氣之中,惟燥治之尤難,蓋燥萬物莫甚于火。火者,十二經皆有之,當其陰陽和、髒腑強,榮衛固,寒熱調,喜怒平,則諸經各適,火焰不沖,燥從何來?一有所傷,火乃踵起,如風郁不散,則因風火動而燥者,或熱壅不除,因熱愈熱而燥者,或久病之後,陰虛火動而燥者,在外則皮毛枯槁,在上則咽干口燥,在中則煩渴不已。

    《經》曰︰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干燥。涸者,無水液也。干者,不滋潤也。勁者,不柔和也。皴揭者,皮膚起裂也。澀者,如諸物潤則滑澤,干則澀滯。然干為天而為燥金,坤為地而為濕土,故澀滯者,皆燥金之化,所以秋脈乃澀。澀者,澀也。皆因燥之使然。然燥之標由于風與火,而燥之本實根于脾與腎,蓋脾精不能轉輸,而腎陰不能上奉,所以肺失化源,自見其象耳!治宜生津養血,滋陰潤燥,倘寸強尺弱,由乎釜下無火,而鍋蓋干燥者,用水中補火之法。

    涼膈散

    見傷寒門。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柏 山梔(各等分,一方有黃芩) 水煎服。

    六味地黃湯

    見癆瘵門。


如果你對馮氏錦囊秘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馮氏錦囊秘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