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小合參卷十九 論丹毒(兒科)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馮楚瞻 書名︰馮氏錦囊秘錄

    赤紫丹瘤,皆心火內郁而發。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熱毒客于皮膚,搏于氣血,而風乘之,陰滯于陽,即發丹毒。熱極生風,片刻之間,游走遍體,虛熱則癢,實熱則痛。自腹而達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歸于腹者,難療。書雖有五色之分,十月之異,總不出血熱,而屬于心。心火內熾,客風外乘,風勝則庶物皆搖,故令游走殊速。名之丹者,以應心火而色赤也。色紅者生,白者氣虛挾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者,死。赤者名赤游丹,熱毒感之深也。其狀赤腫,片片如胭脂涂染,或發于手足,或發于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體,流行甚速,須急治之。若一入腹入腎,即不可救。白者名曰游風,感風濕之輕癥也。其候流塊作癢,壯熱憎寒,鼻塞腦悶,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涼解毒,甚則砭去惡血,以藥涂之。白者不過疏散滲濕而已。火灼瘡者,先天之熱毒也。火走空竅,故必于口鼻眼目陰囊糞門之處,紅點如癰,漸成紅泡,逾日而穿,赤色無皮,如湯火 炙之狀,痛苦殊甚,睡臥不安,一二日間,周身能腐。若至囟門腫起,陰毒腫亮者不治。及一切丹毒入髒,臍突出漿,面頰紫浮,噎氣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絕,胸背血點,舌生黑瘡,心胸紫腫者,皆為不治。然小兒髒腑嬌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內服解毒,方可外敷,蓋毒易入難出,肌肉受傷,其害輕,髒腑受傷,其害速耳。

    荊防飲

    治赤丹游走。

    荊芥 防風 丹皮 天花粉 橘紅 連翹 甘草 粘子(炒杵) 玄參 赤芍羌活 金銀花(等分) 水煎服。

    綠袍散

    綠豆(五錢) 大黃(二錢) 共為細末,生薄荷搗汁,入蜜涂。

    又方

    浮萍草汁敷,或芭蕉根汁敷,或鼠粘根汁敷。


如果你對馮氏錦囊秘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馮氏錦囊秘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