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全集卷二十二(總論痘要) 脈要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馮楚瞻 書名︰馮氏錦囊秘錄

    脈總六部不越表里陰陽,左手脈之大小,以分血之盛衰,右手脈之大小,以分氣之盛衰,七歲以上五至為平,過則為數,邪氣實也,不及為遲。正氣虛也,人迎緊,外感也。氣口數,內傷也。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陽氣衰也。沉而緊,里熱也。沉而細,元氣脫也。然痘疹為陽病,故脈浮沉俱宜略帶洪實。若弱而無力,則為陽病而見陰脈,必凶之兆至若浮而無根,數而雀啄,細而欲散,縈縈如蛛之絲,遲而欲絕,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時見,如魚之躍者,是皆死脈也。《脈訣》又曰︰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蓋言六部陰陽皆宜要有胃氣,胃乃元陽之首,一髒六腑之本耳,故脈靜身涼神清者生,脈躁身熱心煩者死。然痘瘡七日前後之脈,猶有別焉,小兒之脈多帶緊數,至于痘瘡,自發熱以至起脹,毒從內出,陽之候也。其脈尤宜浮大而數,不宜沉細而遲,既靨之後毒從外解,陰之候也,脈宜和緩,而不宜洪數,但要和平有神,切忌虛大無力,則六日以前宜動,六日以後宜靜也。然六部之外,又有沖陽脈者,胃脈也。

    太溪脈者,腎脈也。胃為主,腎為根,此二脈關系最重,倘至六部無脈,生死難辨,宜急于此診視。若悠悠條理,不斷不急,元氣尚在,猶有生意可救而活也。若此二脈先絕,縱六脈猶存,亦為凶候,復以二脈較之,則太溪尤重于沖陽耳,雖痘以視形察色為主,然非脈何以決髒腑虛實寒熱之真情,而施治療之無誤也。(沖陽脈在足大指次指之間陷上三寸,動脈是也,太溪脈在足內踝下動脈是也。)


如果你對馮氏錦囊秘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馮氏錦囊秘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