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全集卷二十三(總論痘要夾癥門) 泄瀉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馮楚瞻 書名︰馮氏錦囊秘錄

    《經》曰︰陽氣在下,則生飧泄。蓋積熱之氣,不能上升,即下注而為泄瀉,故治瀉劑中多加升藥者,恐其氣下陷也。又曰︰濕勝則瀉。總病初而瀉者為熱,病久而發者為寒。水液澄澈,清冷而色白者,皆屬于寒;青黃赤黑而燥澀者,皆屬于熱。瀉利完谷不化,身涼不渴,脈遲而微,小便清白不澀者,虛寒也,宜用參、術、炮姜、炙草之類。小便赤澀,完谷消化,身熱發渴,而脈洪數者,實熱也,宜用木通、豬苓、赤茯之類。在初出以及收靨之際,暫瀉無妨,惟起膿灌膿而瀉者,最須急治,但求其瀉之因以治之,不必治瀉之為病也。若每日只一二次者,亦不可輕用止澀,以致毒氣不得走泄,則反留余毒,變生別癥,惟宜調固中氣,听其天然。百病強行止遏,皆非良法,猶之以力制人,何如以德服人之為勝!

    凡瘡未出而利者,是邪氣並于里,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也,宜從熱毒而治。如瘡已出而利者,是邪氣並于表,正氣方逐邪氣,故主乎表而不主里。里氣適虛,不能運納水谷,故亦自利宜從氣虛而治。如瀉利而不渴者,是髒寒下利也,宜從溫補而治。更有方患痘瘡,身有大熱,因食冷物,或冷藥過服,是以泄瀉腹脹,其已出瘡疹,乃瘢白而無血色者,此由里寒而脾胃伏冷,是以榮衛不行,致令毒氣內伏不出耳,宜急溫脾透托,則自血行氣勻,而瘢白轉紅,泄瀉俱愈矣。至于痘從後利下痂皮膿血者,是余毒也,不宜收澀,惟宜解毒調中,以助營運,毒盡而利自止也。


如果你對馮氏錦囊秘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馮氏錦囊秘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