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惡寒非寒病惡熱非熱病論

類別︰子部 作者︰元•朱震亨 書名︰格致余論

    經曰︰惡寒戰栗,皆屬于熱。又曰︰禁栗如喪神守,皆屬于火。惡寒者,雖當炎月,若遇風霜,重綿在身,自覺凜凜。戰栗、禁栗,動搖之貌。如喪神守,惡寒之甚。《原病式》曰︰病熱甚而反覺自冷,此為病熱,實非寒也。或曰︰往往見有得熱藥而少愈者何也?予曰︰病熱之人,其氣炎上,郁為痰飲,抑遏清道,陰氣不升,病熱尤甚。積痰得熱,亦為暫退,熱勢助邪,其病益深。或曰︰寒熱如此,誰敢以寒涼與之,非殺之而何?予曰︰古人遇戰栗之證,有以大承氣下燥糞而愈者;惡寒戰栗,明是熱證,但有虛實之分耳。經曰︰陰虛則發熱。夫陽在外,為陰之衛;陰在內,為陽之守。精神外馳,嗜欲無節,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間而惡熱也。實非有熱,當作陰虛治之,而用補養之法可也。

    或曰︰惡寒非寒,宜用寒藥,惡熱非熱,宜用補藥,甚駭耳目,明示我之法可乎?予曰︰進士周本道,年逾三十,得惡寒病,服附子數日而病甚,求予治。診其脈弦而似緩,予以江茶入姜汁、香油些少,吐痰一升許,減綿大半,周甚喜。予曰︰未也,燥熱已多,血傷亦深,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而火可降。彼勇于仕進,一切務外,不守禁忌。予曰︰若多與補血,涼熱亦可稍安。內外不靜,腎水不生,附毒必發。病安後,官于婺城,巡夜冒寒,非附子不可療,而性怕生姜,只得以豬腰子作片,煮附子,與三帖而安。予曰︰可急歸。知其附毒易發。彼以為迂。半年後,果發背而死。

    又司丞叔,平生腳自踝以下常覺熱,冬不可加綿于上,常自言曰︰我稟質壯,不怕冷。予曰︰此足三陰之虛,宜早斷欲事,以補養陰血,庶乎可免。笑而不答,年方五十,患痿半年而死。

    觀此二人治法,蓋可知矣。或曰︰傷寒病惡寒、惡熱者,亦是虛耶?予曰︰若病傷寒者,自外入內,先賢論之詳矣。


如果你對格致余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格致余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