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諸家脈論附 柯韻伯脈論二則

類別︰子部 作者︰清•羅美 書名︰古今名醫匯粹

    脈有對看法,有正看法,有反看法,有平看法,有仄看法,有徹底看法。如有浮即有沉,有大即有弱,有滑即有澀,有數即有遲。合之于病,則浮為在表,沉為在里;大為有余,弱為不足;滑為血盛,澀為氣少;動為搏陽,弦為搏陰;數為在腑,遲為在髒,此對看法也。如浮、大、滑、動、數脈,氣之有余,名陽,當知其中有陰病陽勝之機。沉、弱、澀、弦、遲脈,氣之不足,名陰,當知其中有陰勝陽病之機。此正看法也,夫陰陽之在天地也,有余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余從之。知從知隨,氣可與期。故其始也為浮、為大、為滑、為動、為數,其始也反沉、反弱、反澀、反弦、反遲,是陽消陰長之機,其病為進;其始也為沉、為弱、為澀、為弦、為遲,其繼也微浮、微大、微滑、微動、微數,是陽進陰退之機,其病為欲愈。此反看法也。浮為陽,如更兼大、動、滑、數之陽,是為純陽,必陽盛陰虛之病矣;沉為陰,更兼弱、澀、弦、遲之陰脈,是為重陰,必陰盛陽虛之病矣。此為平看法。如浮而弱、浮而澀、浮而弦、浮而遲者,此陽中有陰,其人陽虛而陰氣伏于陽脈中也;將有亡陽之變,當以扶陽為急務矣;如沉而大、沉而滑、沉而數者,此陰中有陽,其人陰虛而陽邪下陷于陰脈中也,將有陰虛之患,當以存陰為深慮矣。此為仄看法。如五陽脈體不變,而始為有力之強陽,終為無力之微陽,知陽將絕矣。五陰脈雖喜變陽,如忽然暴見,是陰極似陽,知反照之不長,余燼之易滅也,是為徹底看法。更有真陰真陽之看法。所謂陽者,胃脕之陽也,脈有胃氣,是知不死;所謂陰者,真髒之脈也,脈見真髒者死。然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此又不得以遲數等定陰陽矣。蓋十脈中,浮沉是脈體,大弱是脈勢,滑澀是脈氣,動弦是脈形,遲數是脈息,總是病脈,而非平脈也。

    先哲雲︰浮而無力為陽虛,沉而無力為陰虛。此道其常耳。然陰虛者必反見陰脈,故陽愈虛脈愈沉。

    如沉之極而復浮,是微陽欲脫之兆也,若服藥而漸浮,僅得中脈為吉。若忽然而浮,浮而短澀是肺之真髒見,浮而散大是心之真髒矣。陽脈反是陰虛,然陰愈虛則愈浮,如浮極而復沉,是真陰已絕之兆。若服補劑而漸沉,得中脈者吉。忽然而沉,或沉之散澀,或綿綿欲絕者,不可復治矣。此陰陽反作之脈法。


如果你對古今名醫匯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名醫匯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