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傷寒 三陰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懷遠 書名︰古今醫徹

    經言六經。而即繼之曰。三陰三陽。五髒六腑皆受病。此何以說也。余請以三陰概之可乎。傷寒傳入三陰。已寒變為熱矣。蓋太陰者脾也。其經布胃絡嗌。故邪入之。則腹滿而嗌干。然經既屬脾。經病則脾亦病。脾主消磨。亦失其職。況布于胃則食不化。而腹滿絡于嗌。則熱傷陰而嗌干。且但曰滿。則邪猶在中焦。未可遽下。故腹滿平以濃樸陳皮。嗌干和以葛根枳桔。此雖治太陰之經。實即治陽明之腑也。少陰者腎也。其經絡肺系舌本。故邪入之。則口燥舌干。而渴。然經雖屬腎。土旺則水必虧。腎為胃關。亦失傳化。況絡于肺。則水不升而作渴。系于舌。則津益亡而口燥。此時邪熱已深。仲景所謂忽下以存津液。故實則大小承氣下之。虛則六味地黃潤之。此雖治少陰之經。亦即治足陽明兼手太陽手陽明之腑也。厥陰者肝也。其經循陰器而絡于咽。故邪入之。則煩滿而囊縮。厥陰者。陰之盡也。經雖屬肝。此時胃邪下陷。陽亢陰渴。腎水既虧。肝火彌熾。蓄熱不解。則煩而且滿。陰氣已極。則囊縮少泄。如果大便未下。急與下之。下後不解。即與黃連解毒之類。宣散蓄熱。庶或有生。此雖治厥陰之經。實即治五髒六腑俱受之病也。不然。或謂邪入于髒。或謂邪入于腑。又為藏物之髒。紛紛不已。曷與正之。

    按三陰邪熱。皆從三陽傳入。而陽明失治尤多。始而過汗以竭其液。繼而過下以損其陰。液者。氣之余也。陰者。血之屬也。氣血既損。則煩滿燥渴等癥作矣。況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三陰既虧。則腐熟傳道化物之司。愈失其職。仲景欲急下以存津液。豈無有窺其微者耶。養葵先生出。直以六味補水。挽其源而治之矣。


如果你對古今醫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