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傷寒 發疹(附)

類別︰子部 作者︰清•懷遠 書名︰古今醫徹

    疹者。太陰肺經風熱所致。與 絕不相同。而治法亦異。蓋疹之發也。乘于時氣。無論長幼男女。傳染不一。或呼 子。或稱麻子。吳俗則為之痧。總名曰疹。乃另一種。非 疹之疹也。其形密似針頭。其色淡若桃花。頭面愈多者佳。以肺位至高也。上見咳嚏。下見泄瀉。以肺與大腸為表里也。宜辛涼。不宜溫熱。以兌為燥勝也。宜辛散。不宜苦寒。以肺主皮毛也。溫之則火爍金而毒不解。寒之則熱內伏而邪不化。總以荊防薄荷大力葛根前桔之屬。發透為主。使毒盡出皮膚。而鮮內攻之患。最為上策。冬月大寒。不易出者。稍加麻黃。夏月大熱。不易解者。宜入連翹。胃氣弱。以米飲助之。邪不在胃也。中氣實。以枳樸平之。暫假則易也。至孕婦發痘而胎不宜墮者。痘喜內實也。發疹而胎不自固者。疹喜內虛也。然欲安之而卒不可得。又何故。蓋胞系于腎。金為之母。今發疹則肺家之血。盡出于外。腎經絕生化之源。而無以自養。故胎必墮而罕留也。又豈得與 同日語哉。且 以二三日之間。即化為輕。疹以六七日之內。漸沒為安。則又殊矣。

    按憶自己丑及壬辰癸巳。疹癥大行。無論長幼。闔境相沿。比余診之。則咳嗽噴嚏泄瀉。甚至目紅鼻衄咽痛聲啞。眾咸作 治。予曰。此皆屬肺經癥。乃疹而非 也。考之方書。獨于幼科準繩得之。猶未愜意。內弟孫子大起專幼科。性嗜學。乃出朱惠民傳心錄示余。余讀之。見其方法井井。治驗昭昭。予遵而行之。百不爽一。任其變幻而總以發透為主。其間有停食者。有失血者。有胎孕者。略為加減。或兼消兼清。而孕未有不墮者。孕墮而疹未有不愈者。余于是時。莫不應手取效。又豈敢忘其所自哉。姑識之。

    【治驗】

    一女子食面停滯。而疹甚稠密。余先與托疹。胸膈脹滿。加卜子濃樸而胸始寬。疹亦透。但能食者多。而此其百一耳。

    一男人發疹。因服涼藥。腹痛泄瀉。疹色淡白。余與白茯苓炙甘草濃樸陳皮葛根桔梗薄荷煨姜二劑。腹痛止而疹紅綻乃愈。

    一男子夏令發疹。幼科加麻黃羌活。鼻衄不止。咽痛聲啞。予與玄參連翹甘桔鼠粘薄荷等清涼而安。蓋疹不慮其多而慮其伏。伏則喘急鼻扇。甚則成疳痢勞瘵。多至不救。更有一人之身而二三發者。乃時氣所感。非比痘癥終生一次不可不知。

    荊防飲

    防風 荊芥 鼠粘子(焙研) 前胡 桔梗 甦薄荷 陳皮 葛根(各一錢)

    甘草(二分) 山楂肉(一錢五分)

    加生姜一片。芫荽一撮。無則用子。如發透。去荊防。胸膈不寬。加枳樸。痰多。加甦子。瀉甚。去鼠粘。咽痛。加射干。火毒。加玄參。腹痛。加茯苓濃樸。二劑後。去荊防。加薄荷一錢。枳殼一錢。一疹本肺經。世俗動以羌活太陽藥燥之。一失也。其害則為咽痛煩躁尤輕。又以石膏湯寒其胃。一失也。其害則變異頃刻。立致其死。餃冤者可不大畏哉。


如果你對古今醫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