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雜癥 中風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懷遠 書名︰古今醫徹

    竊嘗怪凡病皆以所感名之。惟中風則以其象名之。遂啟後人之惑也。試觀夫中風者。恆于密室中。行住坐臥之頃。卒然僕倒。或痰涎上涌。昏不知人。或肢體痿廢。足不任身。或手足癱瘓。身半不遂。或口眼 僻。筋脈牽引。斯時未嘗有風。而何從中之。即令虛邪賊風偶犯。亦不過現六經之癥。侵冒肌膚已耳。何至昏倒不省。若斯之甚也。然則中風究何從而名焉。蓋人身譬猶樹也。人之四肢。猶樹之枝干也。人之七情五志。猶天之疾風豪雨也。人之饑飽勞逸。猶樹之日剝月削也。人之憂愁思慮。猶樹之蠹蛀侵蝕也。人之恣欲不節。猶樹之斧斤砍伐也。假令一樹也。而剝之削之。侵之蝕之砍之伐之。即不待夫疾風豪雨。而罔不傾僕矣。偶遇大風拔木。而咎之于風可乎。人之中風。不猶是乎。河間謂五志過極。言其因也。東垣謂本氣自病。言其本也。丹溪謂濕熱生痰。言其標也。而究其根。則在于腎元不足所致。蓋腎元無虧。五志過極。即顯五志之證。元氣不足。即顯虛損之證。濕熱生痰。即顯痰熱之證。惟根本既虧。而五志乘之。勞役乘之。痰熱乘之。而卒然僕倒。遂莫之支爾。斯時也。逐其痰。痰愈熾。降其氣。氣愈逆。惟牙關緊閉者。暫用稀涎散開之。究無當于實際。立齋用三生飲投人參一兩。驅駕其邪而補助真氣。真斬關奪門之將也。河間立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言。足痿不行。專固其本。已頂門下一針矣。余每臨斯癥。細求其故。未有不從心腎不交而得。蓋心不下交于腎。則用歸脾湯養育心神為主。而以八味丸為佐。腎不上交于心。則用地黃飲子補益真陰為主。而以獨參湯為佐。又必令病患卻七情。絕幃幕。輕者可復。重者可延。繼以歲月。鮮不安痊。若以風藥痰藥間之。舍本求末。安望其能生哉。

    按中風肥人多見之。而瘦者間有。然肥人多氣虛。氣虛則生痰。苟根本不實。猶樹之扶疏而中空。則易于倒僕矣。治之須大進參術。佐以痰藥。後補其腎可也。瘦人多血虛。血虛則有火。苟憂愁太過。猶樹之枝枯而葉萎。則無以滋養矣。治之須培益真陰。佐以開郁。後補其氣可也。蓋脾肺腎肝。既有陰陽氣血之殊。自應分酌而治。矧心為神機開發之本。胃是谷氣充大之標。苟心思不遂。則飲食少用。而無以益其血脈。胃氣不充。則五髒少資。而無以灌其百骸。則是心與胃。又所宜講求者也。噫。中風一癥。大率膏粱者多出于逸樂。則宜固其腎肝。蓋腎主閉藏而肝主疏泄也。藜藿者每見于縈愁。則宜助其心脾。蓋心主憂而脾主思慮也。此孰非醫者之權衡。所當潛心而體會哉。不然一遇此癥。不求其因。識淺技窮。輒進牛黃丸。幾曾見有用之而得生者。不大可悟也夫

    一中風五絕之癥。如口開眼合。手撒遺尿。聲如 睡者不治。治之無益。

    一中風 僻癱瘓。分左右之道路。而大補氣血。佐以舒筋豁痰。十補勿一瀉之。

    一中風痱痿不用。宜八味十補還少等丹丸選用。佐以補中六君歸脾等湯調之。慎勿誤治。以夭人命。

    一中氣中寒中暑中食。分別以治。不可誤認作中風一例而看。

    稀涎散

    江子仁(六粒每粒分作兩半) 牙皂(三錢細切) 明礬(一兩)

    先將礬熔開。入二味攪勻。待礬枯為末。每用三分。

    三生飲

    生南星(一兩) 生川烏(半兩去皮) 生附子(半兩去皮) 木香(二錢)

    每用共一兩。加人參一兩。水煎。

    地黃飲子

    懷熟地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肉蓯蓉(酒淨) 附子(制) 石菖蒲 五味子(杵) 茯苓 麥門冬(去心) 遠志肉(去心甘草湯淨) 石斛(鹽水焙) 紫肉桂

    各等分。每服五錢。入薄荷少許。姜棗水煎。


如果你對古今醫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