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雜癥 積聚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懷遠 書名︰古今醫徹

    越人謂五髒為積。六腑為聚。積屬陰故靜。聚屬陽故動。靜則易伏。而動則易散也。然有所征驗于外謂之 。假物而成謂之瘕。痞塞不快謂之痞。藏于幽闢謂之癖。或雲 主食而瘕主血。痞主氣而癖主痰。四者分而言之可。合而言之亦無不可。惟在療之者。察其髒腑之陰陽。部分之高下。氣血之多寡。新久之淺深。元氣之濃薄。或十攻而一補。或半攻而半補。或十補而勿一攻。握一定之算。然後能取決于必勝也。近時士材立國中末三法。未嘗不善。而余則尤有商焉。積聚之生也以漸。匪朝伊芳夕之故。使苟元氣充。髒腑調。分布周列。何隙可容其蹯踞。令積聚實逼處此。妨礙于升降往來。惟其萌于有漸。始尚不覺。日以益大。漸至猖狂而不可遏。斯時緩攻之邪不去。峻攻之邪亦不去。即去矣。而邪之聚者。復散而變他癥。蓋攻積之藥。必由髒腑腸胃。而後達病所。其清純之氣。有不傷乎。余立一法。以攻積丸累累加用。倍入人參湯監之。貧者以白術膏代之。必使元氣勝乎邪氣。而邪自無容留地。否則專補元氣。復其健運之常。則所積者。所聚者。將不攻而自走。又必須其人。善自珍攝。愛護生命。而後可與施此術也。苟不然者。亦終無如何矣。

    攻積丸

    人參 京三稜(醋煮) 蓬術(醋煮) 菟絲子(酒煮) 桃仁 當歸 香附(醋煮) 黃連(土炒) 青皮(醋炒) 枳實(麩炒) 茯苓 半夏(各一兩) 炮姜(五錢) 澤瀉(七錢) 肉桂(一兩不見火)

    上為末。神曲為丸。濃煎人參湯下。每服二錢。不拘時服。

    一肝之積曰肥氣。左脅下。如覆杯。嘔逆。脅痛。引小腹。宜扶脾抑肝。

    逍遙散

    加連制吳茱萸醋制鱉甲青皮撫芎桃仁以破其血。

    一肺之積曰息奔。右脅下。如覆杯。氣逆。背痛。喘咳。宜人參茯苓廣皮甦子款冬花半夏旋復花桔梗炙甘草。兼脾弱。六君子以補其母。

    一心之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煩心。用人參川連遠志菖蒲茯神肉桂柏子仁丹參干姜。

    一脾之積曰痞氣。在胃脕。大如覆杯。痞塞。吐瀉。不為肌膚。用四君子湯加麩炒枳實山楂炮姜藿香黃連蓬術神曲麥芽。

    一腎之積曰奔豚。稜于少腹。上至心。若豚狀。上下無時。久則骨痿少氣。宜安腎丸。地黃膏子丸。八味丸。或茯苓肉桂澤瀉苦楝子杜仲玄胡索香附茴香桃仁。

    安腎丸

    肉桂 桃仁 烏頭(各一分) 白蒺藜 巴戟 山藥 茯苓 白術 石斛 肉蓯蓉 萆 補骨脂(各三分)

    蜜丸。每服三錢。鹽湯下。

    地黃膏子丸

    血竭 沉香 木香 廣術(泡) 玄胡索 人參 蛤蚧 當歸 川芎 白術(土炒) 續斷(酒炒)

    川楝子(麩炒) 全蠍 茴香 柴胡 沒藥 青皮 吳茱萸 桂(以上分兩無定數隨癥加減用)

    為末。地黃膏子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日加一丸至三十丸。


如果你對古今醫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