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雜癥 消癥

類別︰子部 作者︰清•懷遠 書名︰古今醫徹

    聞之一毫竅中。皆有生氣。所雲生氣者。則津液也。皮毛得之以潤。肌肉得之以滑。筋骨得之以柔。血脈得之以和。其所以充周一身者。固無乎不至也。然以含而不露者為生氣。出而不反者為死氣。故東坡謂涕淚汗溺皆咸。而惟舌下廉泉則甘。故藏而不竭。以灌溉于五髒六腑。則何上中下三消之有。然從何而生。從何而發源乎。或曰腎主五液。則生之者腎也。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則發之者三焦也。而不知越人所謂腎間動氣者是。乃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是氣之動。則上而蒸津液。肺得之而不渴。胃得之而不饑。膀胱得之而氣化。惟真火衰而真水竭。則不能上輸于肺。而肺反欲借救于水矣。不能中養于胃。而胃反欲借助于食矣。不能下調膀胱。而膀胱反欲擾動于精府矣。于是引飲無度。多食肌虛。小便如膏。皆水火之不能相濟。乃至此將至自焚而死矣。故治之者。急宜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兼進生脈散。滋其化源。此大法也。而尤恐寒水不能上達。立齋以大料六味。內肉桂一兩。益水中之火。使之蒸動而上布。所謂地氣上為雲。天氣降為雨。而後甘霖沛遍。生氣盈宇矣。又何必分肺消膈消腎消。紛紛求治為哉。總之津液者。人之所賴以生。一日而不可竭者。人亦何苦自焦自煩。百計以竭之。迨竭矣。而假資放藥餌。又不窺其原本。譬之樹之滋膏既竭。欲灌其枯萎而復生之。不亦難之難哉。

    上消麥門冬湯

    人參(一錢) 麥門冬(一錢) 葛粉(一錢)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九粒) 知母(一錢) 天花粉(一錢) 原蠶繭(三個)

    水煎服。

    中消黃 湯

    黃 (二錢) 人參(二錢) 石膏(二錢煨熱) 炙甘草(三分) 知母(一錢) 粳米(一撮)

    竹葉五片。水煎。

    下消六味湯

    懷熟地(三錢) 牡丹皮(一錢) 澤瀉(一錢) 山茱肉(一錢半) 山藥(一錢半) 茯苓(一錢) 牛膝(一錢半) 車前子(一錢半)

    水煎。火衰加肉桂五味。


如果你對古今醫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