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虛煩

類別︰子部 作者︰明•龔信 書名︰古今醫鑒

    病

    夫虛煩者,心胸煩擾而不寧也。多是體虛之人,攝養有乖,榮衛不調,使陰陽二氣有所偏勝也。又或陰虛而陽盛,或陰盛而陽虛。《內經》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令之虛煩,多是陰虛生內熱所致。虛勞之人,腎水有虧,心內火蒸,其煩必躁;吐瀉之後,津液枯竭,煩而有渴。惟傷寒大病之後,虛煩之證,卻無霍亂,臨病宜審之。

    巢氏《病源》曰︰心煩不得眠,心熱也,但虛煩不得眠者,膽冷也。

    方

    溫膽湯 治病後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或復自汗,並治。

    半夏(七錢) 竹茹 枳實(各三錢) 陳皮(四錢半)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二錢二分半)

    上銼作一劑,姜、棗煎服。

    一方加酸棗仁、炒遠志肉、五味子、熟地黃、人參。

    竹葉石膏湯(方見傷寒) 治大病後,表里俱虛,內無津液,煩渴心躁,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疼痛,不可汗下,宜服之。


如果你對古今醫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