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格

類別︰子部 作者︰明•龔信 書名︰古今醫鑒

    脈

    兩寸俱盛,四倍以上。經曰︰人迎大四倍于氣口,大四倍于人迎,名曰關。此謂俱盛四倍,蓋以其病甚,而至于上則遏絕,下則閉塞,關格俱病者言之。

    病

    夫關格者,謂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為氣之橫格也。必用吐以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在出痰也。有痰以二陳湯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

    丹溪曰︰此證多死,寒在上,熱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絕不入,無入之理,故曰格;熱在下焦,填塞不通,無出入之由,故曰關。格則吐逆,關則不得小便。

    《內經》曰︰人迎與氣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方

    兩枳三陳湯 治關格,上焦痰壅,兩手脈盛是也。

    陳皮 半夏(各二錢) 白茯苓(一錢半) 南星 枳殼 枳實 甘草(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用鵝毛于病患咽喉探吐之,如病虛弱,不可用也。

    一方 治關格吐逆,小便不通,藿香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姜、棗煎服。


如果你對古今醫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