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痿

類別︰子部 作者︰明•龔信 書名︰古今醫鑒

    脈

    尺脈虛弱,緩而緊,病為足痛,或者痿病。張子和雲︰痿因肺熱相傳,四髒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

    病

    夫痿者,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內經》謂諸痿起于肺熱。又曰︰治痿獨取陽明。蓋肺經體燥,居上而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濕,居中而主四肢,畏水也。火性上炎,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于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于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邪,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必須戒濃味,節嗜欲,庶可保其全安也。

    陳無擇雲︰痿 之疾,狀類柔風、腳氣,但柔風、腳氣皆外所因,痿則五內不足所致也。治之不可混作外因立治。

    治

    丹溪曰︰有挾濕熱,有痰,有血虛。亦有死血者,有食積妨礙升降者。上文論火起于肺熱,實痿之本,論此雲然者,蓋以其發而為所因所挾,或有不同,而主治亦當各著其所重也。

    濕熱,用東垣健步丸,加燥濕降火之劑黃柏、黃芩、蒼術之類。濕痰,用二陳湯,加蒼術、白術、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姜汁。血虛,用四物湯加黃柏、蒼術,下用補陰丸。氣虛,用四君子湯,加蒼術、黃柏、黃 之類。食積,用小調中湯,加神曲、麥芽、山楂、枳實之類。色勞,用補陰丸、虎潛丸之類補之。

    方

    清燥湯 六七月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形庚大腸,故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下痿軟癱瘓,不能動一履。

    黃 (一錢五分) 蒼術(一錢) 白術 陳皮 澤瀉(各五分) 人參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神曲末 豬苓(各二分) 黃柏(酒炒) 柴胡 黃連(各一分)五味子(九個) 甘草(炙,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滋筋養血湯(雲林制) 專治血氣兩虛,雙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川歸(一錢) 熟地黃(一錢五分) 白芍藥(一錢五分) 川芎(七分半) 人參(八分) 五味子(九粒) 麥門冬(去心,一錢) 黃柏(一錢) 知母(五分) 牛膝(酒浸,一錢) 杜仲(酒炒,一錢) 蒼術(一錢) 薏苡仁(一錢) 防風(六分) 羌活(三分) 甘草(三分)

    筋骨痿軟,加桂枝三分,陳皮八分;如覺心煩,加黃連六分,酸棗仁炒六分,白茯神去木一錢。

    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養血壯筋健步丸(雲林制) ﹝批﹞(按此方補虛除濕熱之劑) 治證同前。

    黃 (鹽水炒,一兩) 山藥(一兩) 五味子(一兩) 破故紙(鹽水炒,一兩) 人參(一兩) 白芍(酒炒,一兩五分) 熟地黃(四兩) 枸杞子(一兩) 牛膝(酒浸,二兩)菟絲子(酒炒,一兩) 川歸(二兩,酒洗) 白術(一兩,炒) 杜仲(姜汁炒,二兩) 虎脛骨(酥炙,一兩) 龜板(酥炙,一兩) 蒼術(米泔浸,三兩) 黃柏(鹽水炒,二兩) 防風(六錢,酒洗) 羌活(五錢,酒洗) 漢防己(五錢,酒洗)

    上為末,用豬脊髓七條,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下。

    鹿角霜丸(方見中風)﹝批﹞(按此方補虛除濕熱之劑) 治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之癥。

    蒸法 治腎氣虛弱,肝脾三經,風寒濕停于腿膝,使經絡滯而不行,變成腳痹,故發疼痛,此榮衛通經絡。

    川椒(一把) 蔥(三大睫) 鹽(一把) 小麥(面約四五升許) 酒(一盞)

    上用醋和,濕潤得所,炒令極熱,攤臥褥下,將所患腿腳就臥燻蒸,薄衣被蓋得汗出勻遍,約半個時辰,撤去炒麩,上就鋪褥中臥,待一兩個時辰,覺汗稍解,勿令見風,立效。

    一婦人血氣兩虛,虛中受孕,新血供養胎元,無血健用厥陰、少陰二經,以致兩腿足軟弱,戰栗不能步履,必待生產後,大補氣血,壯筋骨,則行步輕健矣。

    人參(一錢) 白術(一錢,炒) 茯苓(一錢) 甘草(五分,炙) 川芎(七分) 當歸(一錢,酒洗) 白芍(二錢,炒) 熟地黃(一錢,姜汁炒) 肉桂(一錢,去皮) 黃(一錢鹽水炒) 牛膝(一錢二分,去蘆,酒洗) 杜仲(姜汁炒,一錢二分) 木瓜(一錢,酒洗) 防風(去蘆,八分) 獨活(一錢,酒洗) 薏苡仁(一錢) 大附子(一錢,制) 沉香(三分,研,水入藥服不見火)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


如果你對古今醫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