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歷世聖賢名醫姓氏 五帝

類別︰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書名︰古今醫統大全

    伏羲氏以木德王,風姓,蛇首人身,生有聖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母居于華胥之渚,履巨人跡,因始有妊,生帝,都于陳。其理天下也,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中觀萬物于人,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作二十七弦之琴,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所以六氣六腑、五髒五行,陰陽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類推。炎帝因斯,嘗百草,以制九針,以拯夭札矣。

    按《通鑒》《帝王世紀》及《本草》序,炎帝以火德五,生于姜水,因而姓姜,有聖德,始教天下耕種五谷,故曰神農。味草木之滋,察寒熱溫平之性,辨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神而化之,作方書以療民疾,立醫道救民夭札,著《本草》四卷。至梁,陶弘景以《名醫別錄》加之為七卷。至唐,李績、許孝崇等奉詔更復采摭,去陶氏之乖違,辨俗用之紕繆,纂修為二十卷,于今行焉。炎帝救民,澤及當時,恩垂萬世,何休哉!

    按《通鑒》《帝王世紀》《九鼎丹經》,黃帝姓公孫,諱軒轅,有熊國君之子,長于姬水,故又姓姬。生而神靈,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見日月星辰之象,著星官之書,佔斗綱所建,始作甲子。帝以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蕩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內,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咨于岐伯,而作《內經》。復命俞跗、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受青牛紫府先生,三皇天文以效,萬神至具。適崆峒,問廣成子,受以自然經。登玉闕,得玄女九鼎神丹。至茅山,采禹余糧烹之,得銅,還荊山之下,鼎湖之上。三爐定藥,九鼎丹成。黃龍下迎,黃帝上升。群臣從上者七十余人。萬姓仰望,故後世因名其處為鼎湖雲。

    按《素問》,黃帝時人,岐伯師也。岐伯相為問答,著為《內經》雲。

    按《內經》序,岐伯為黃帝之臣。帝師之,問醫,著為《素問》《靈樞》,總為《內經》十八卷。唐太僕王冰次注,為醫之祖書,脈理、病機、治法、針經、運氣,靡不詳盡。真天生聖人,以贊化育之書也,今行世。

    黃帝臣,未詳其姓。佐帝論脈經,窮究義理,附《素問》中。

    黃帝臣,未詳其姓。佐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有問對難經,究盡義理,以為經綸。自到于今賴之。

    黃帝臣也,善醫術。治病不以湯液醪醴、 石矯引、湯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髒之輸,乃割皮解肌,決脈結筋,湔浣腸胃,漱滌五髒,煉精蕩形,以去百病。

    黃帝臣,俞跗弟也,其醫術多與其兄同。

    按《本草》序,為黃帝臣。撰《藥性》四卷及《采藥錄》,紀其花葉形色,論其君臣佐使,相須相反,及立方處治寒熱之宜,至今傳之不泯。

    按《素問》,雷公為黃帝臣,姓雷,名 ,善醫。帝燕坐,召雷公問之曰︰汝受術誦書,若能覽觀雜學,別異比類,通合道理,務明之,可以十全。若不能知,為世所怨。又曰︰子知醫之道乎?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以治王侯。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愚蒙,以惑不聞。臣受業,傳之以教,請誦《脈經》上下編。至于別異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雲。

    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 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按《列仙傳》,黃帝時醫也。善識馬形氣生死,治之即愈。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師皇曰︰此龍有病,我能醫之。乃針其唇及口中,以甘草湯飲之而愈。又數有龍出其陂,師造而治之。一旦為龍負之而去,莫知所之。

    堯帝時臣,以鴻術為堯醫。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樹樹枯,祝鳥鳥墜。


如果你對古今醫統大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統大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