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針灸直指 崔氏四花六穴並辨

類別︰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書名︰古今醫統大全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氣血虛弱,骨蒸潮熱,咳嗽痰喘,五心煩熱,四肢困倦,形容憔悴,並宜治之。

    先二穴,令患人平分,正直立定,取一線繩蠟之,勿令展縮,于男左女右,腳底貼肉堅踏之。其繩前與大拇指端齊,後頭循當腳根中心向後引繩,從腳端肚貼肉直上,至膂曲中大橫紋(即委中穴)截斷,次令患人解發分兩邊,令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腳,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繩一頭,令與鼻端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循脊內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脊骨中,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患人合口,將繩子按于口上,上兩頭至吻,卻鈞起繩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 三角樣,下二角齊兩吻截斷,將此繩令盡處是穴,以白圈記之。(若婦人纏腳短小,非自然也。

    若以量腳,索子加之于首,必不及也。今移下于肩 穴點定,引繩向下,至中指盡處截斷,以代量足之用。)以上是第一次點二穴。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繃繞項向前,雙垂頭與鳩尾齊。(胸前及骨間之盡處是也。雙頭齊截斷,卻翻雙繩頭向後,以繩子中心按于喉嚨結骨上,其繩兩頭相垂,循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穴。)又取一繩,令患人合口,橫量,齊兩吻截斷,遠于脊骨上墨點,橫量如法,繩子兩頭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以上是第二次點二穴。

    前四穴同時灸之,各三七壯,累灸至百壯,候灸瘡將瘥,又根據後法灸二穴。

    又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繩,于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當脊骨直下起點,其繩子中心放在墨點上,于上下繩頭盡處以白圈記之,此是灸處。以上是第三次點二穴。

    通前共六穴,擇取離日、火日灸之,百日內宜忌房室勞思,將息調養,飲食應時,寒熱得中。未愈者,如前再灸一翻,無有不愈。

    按︰《資生經》灸骨蒸勞瘵,取上二穴,合五椎兩旁開三寸,乃心俞二穴是也。

    心主血,勞為血病,故灸之。崔知悌取四花穴灸勞,按其量法《節要》中備載之,先比口吻闊狹樣式,度裁紙四方,中煎一孔,取脊中墨點以紙中孔按上,其紙四角平取四花,是其膈俞、膽俞之四穴也。經曰︰血會膈俞。疏曰︰血病,治此。蓋骨蒸勞熱,血虛火盛,故取此以補之。膽為肝之腑髒血,故亦取之。崔氏止言四花,不言膈、膽俞四穴,為粗工告也。今世以四花科取其誤也,故多不效。根據平取之,然要合三俞穴,方準有效。今以傳訛,春甫一旦厘正,恐人不信,故載斜穴于前,而辨其誤于後。知者審而用之,幸毋踵其誤焉可也。


如果你對古今醫統大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統大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