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九 螈候(螈 ,即搐搦也。)

類別︰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書名︰古今醫統大全

    病機

    《靈樞》曰︰顛癇螈 ,不知所苦,兩蹺之下,陽男陰女。

    《原病式》雲︰螈,動也。惕跳動螈,火之體也。又雲; 螈惕跳,動也。火主動,故夏熱則脈洪大而長, 螈之象也。

    成無己雲︰螈者,筋肺急也; 者,筋脈緩也。急者,則引而縮;緩者,則 而伸。或縮,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螈 。俗謂搐搦者是也。

    一曰風木太甚,二曰風木氣虛,三曰火熱,少陽所至為 螈,四曰歲土太過,濕氣流行,則病善螈。

    凡癲癇、風虛、破傷風三疾,皆能螈 。但癇、螈 ,則僕地不省而然。風 螈 ,則角弓反張而然。破傷風螈 ,則有瘡口而然。故此三疾,各有三門。然又有不僕倒,不角弓反張,又無瘡口而螈 者,故另立此螈 一門,為肝虛、心虛而致然也。

    脈候

    經曰︰肝脈小急,癇螈筋攣。又雲︰肝脈微澀,為螈 筋攣。

    心脈急甚為螈 。脾脈急甚為螈 。

    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螈 ,其色白。

    《脈經》曰︰寒熱螈 ,其脈代絕者,死。

    治法

    河間雲︰精液少,筋脈不榮灌而引急,及五勞七傷,小便數,大便難,加減建中湯主之。

    又雲,腎生精液,肝主筋,心主脈,腎精盛,則滋育諸筋,榮灌諸脈,故筋脈柔和。今腎中精虧,筋脈相引而螈,當滋腎以沃之。

    一小兒,年十三歲,伏天戲水得濕,精神 憒,怠惰嗜臥,頭疼身熱,腿腳沉重。女醫用和解發散之太過,汗出透衾,次日尋衣撮空,又以承氣湯下之後,言語漸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時項強,手足螈 ,搐急而攣,目左視而白楮多,口唇肌肉 動,飲食減少,形體羸瘦,蓋傷濕而過汗也。且人之元氣起于臍下,腎間動氣周于身,遍行百脈。今盛暑時,大發其汗而亡陽,百脈行澀,故三焦之氣不能上榮心脈,心火旺而肺氣焦,陽氣亡而聲不出也。又曰︰陽氣者,剛則養神,柔則養筋。又曰︰奪血無汗,奪汗無血。今汗多而血氣損,筋無所養,故螈 搐急也。治當益水之源,補其生發之氣。以人參益氣湯主之。經曰︰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酸收之;參 之甘溫,補其不足之氣,而緩其急搐,故以為君;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生甘草微寒,黃柏苦辛寒,以救腎水而生津液,故以為臣;當歸辛溫和血脈,陳皮苦辛,白術苦甘,炙甘草甘溫益脾胃,進飲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氣而補肺以為佐;升麻柴胡平,以升發之氣為使,乃從陰引陽之謂也。

    藥方

    加減建中湯 治腎虛,津液不能榮筋脈而螈 。

    人參(三兩) 炙甘草(一兩) 官桂 白茯苓(二兩) 當歸(四兩) 附子(炮) 濃樸(姜制。各半兩) 龍骨(一兩) 黃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白芍藥 生地黃(各四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飴少許,煎八分,溫服。

    人參益氣湯 治虛而螈搐。

    黃 (五錢) 人參 黃柏 白芍藥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當歸 炙甘草 白術 甘草(生。各二分) 陳皮(三分)

    上咀,水二盞,先浸一時,煎至一盞,熱服。早飯後,午後,各一服。

    獨活湯 治虛螈 , 憒自汗,及中風自汗者,尤宜服之。

    續命煮散 治體虛自汗,口眼 動,手足螈 ,此以扶榮衛,養血氣,極效。(二方見中風門。)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經水適斷感證,手足牽搐切牙,昏冒宜服。

    柴胡(一錢) 黃芩(四錢) 人參 半夏(各三錢) 石膏(四錢) 知母(二錢) 黃 (半兩)甘草(一錢)

    上為粗未,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如果你對古今醫統大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統大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