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一 外科理例(下) 楊梅瘡

類別︰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書名︰古今醫統大全

    此瘡乃濕熱邪所成,亦瘡之最惡者。要看表里虛實,先須發散,攻去其邪毒,次用調和血氣,庶無再作之患。瘡形高突而似楊梅,故名其名。北方名天 瘡,非也。

    表實者,宜先解表。(荊防敗毒散。)濕勝者,宜先導濕。(羌活蒼術勝濕湯、五苓散。)

    里實者,宜先疏里。(內疏黃連湯。)表里俱實,宜解表攻里。(防風通聖散。)始然治之,須量人虛實用藥輕重;解攻之後,再調氣血,滋補元氣,要忌濃味。

    凡此瘡,服輕粉、水銀等藥,反收毒于內,以致迭發;屢服防風通聖散及敗毒之劑,則氣血愈虛,而並壞者多矣。

    (《秘方》)仙遺糧湯 治一切楊梅瘡,不拘始終虛實,並可取效。

    仙遺糧(二兩。一名土茯苓,一名冷飯團。用鮮者去土淨洗,入木石臼捶碎,水三碗,煎二碗,去渣,再入下項藥) 當歸 生地黃 防風(各八分)金銀花(一錢) 皂角刺(六分) 黃連 連翹(各一錢) 甘草(四分) 木通 薏苡仁(各八分)白術 白蘚皮(各七分)

    上咀,作一服。用遺糧湯二碗煎一碗,加燈心二十根煎,食遠服。

    捷法 治楊梅瘡不論新入,及癰毒、鵝掌風並效,不過旬日而愈。

    伏龍肝(二錢) 水銀(一錢) 枯礬(三分) 白蘚皮(七分) 百草霜(一分)

    上為極細末,用香油少許調研如膏,以水銀不見星為度。于無風處,將膏少許涂于手足心,互相擦磨,盡,又涂又擦,以藥盡為度。擦完卻吃熱蔥羹一二碗助汗,以綿被重覆出汗,汗後卻服解毒散一劑,或服內疏黃連湯,三日一作為之,九日連三次,十二日之後漸愈,再不必作,愈遲,再以五日一作,並汗。愈後可服萆 八珍湯。有熱,加芩連。

    薰法 雄黃(三分) 銀朱(一錢) 沒藥(三分) 朱砂(五分) 官香(一錢) 棗肉(二枚,研爛入藥)

    上前五味研為細末,以棗肉同研,搓作小條,用皮紙卷定,香油燈盞點火燻,置被中,口含水,陰囊以布裹之,不可著煙。間日一次,盡藥三條,愈。仍要服三黃解毒湯。

    楊梅癰漏 不問年深者並效。

    土萆 (五兩) 金銀花(一兩) 皂角刺 花椒 牛蒡子 郁金 當歸(各半兩)黑鉛(化三兩,入水銀半兩)

    上咀,作五帖。以鉛乘熱擂成粉,分作五處。前藥每帖水二盞,蔥一根,煎一盞去渣,再入鉛粉煎至八分,食遠服。鉛粉用水出收起。蓋楊梅癰漏,多因服輕粉積毒而成,此以水銀、黑鉛、花椒,仍復收引輕粉之毒,蓋從類而出也。每以五帖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汗,先以金銀花(一兩)、防風(半兩)、花椒(半兩)煎水二斗,用席圍住不透風,先燻後洗,出汗。無金銀花,有忍冬藤葉更妙。二三十年患此,只用四料四汗,無不全愈。忌牛肉燒酒。妙方,世人珍秘不傳,予得之,治人,一一獲效,故詳載以公于天下,共起沉 而廣濟人也。

    (萬氏)治楊梅瘡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土茯苓(一兩) 花椒(二錢) 槐子(炒焦,二錢) 魚膘(三錢,頃炒成珠) 麻黃 茜草 細茶(各一錢) 烏藥 乳香(各一錢)

    水二盞,姜三片,蔥三根,煎一盞,通口服。甚者,數劑愈。


如果你對古今醫統大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統大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