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惠》論小兒撮口皆由在母胎中挾于風熱,兒生之後,氣血未調,洗浴當風而成。此疾若口吐白沫,四肢覺冷,必難用藥也。小兒患諸風疾,傳入惡候,至于撮口,病致危急。凡有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肛撮口,釣腸撮口,卵疝撮口,應病悉入成風,風入心脾,俱能撮口。夫患在撮口者,皆由結郁于中,干及腸胃,閉不得通,氣不能化,腹中滿脹,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證候甚急,若不速與利下,無可救療。若將撮口以為常,少緩之,則斃矣。
治法
撮口最為急候,治法貴乎疏利,以辰砂膏利之而愈,一臘之內見之尤甚。
藥方
辰砂僵蠶散 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飛,五分) 僵蠶(直的,去綠嘴炒,一錢) 蛇蛻(炒,一錢) 麝香(研,半分)
上為細末少許,用蜜調,敷唇口。
龍膽湯 治嬰孩月內胎驚氣盛發熱,臍風撮口。
龍膽草 鉤藤 柴胡 黃芩(炒) 桔梗 赤芍藥(炒) 茯苓(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蜣螂(二枚,去翅足炙) 大黃(一兩,濕紙包火煨)
上為極細末,用棗去核煎或加防風、麥門冬煎湯調服。
撮風散 治小兒撮口。
赤腳蜈蚣(半條,炙) 鉤藤(一分) 朱砂 全蠍梢(各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