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編 分野 五十七、﹝脅肋﹞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沈子祿、徐師曾 書名︰經絡全書

    (肋者,脅之骨,脅總而肋分也。舊雲無骨曰脅者,大誤也)統屬足厥陰肝經(《靈樞》曰︰足厥陰之脈,貫膈布脅肋。又曰︰廣胸及 者肝高,合脅兔 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肋骨偏舉者肝偏傾也。又曰︰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素問》曰︰其髒肝,其病內舍 脅。

    又曰︰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又曰︰肝病頭目眩,嘔泄,脅支滿。又曰︰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朱丹溪曰︰脅痛,肝火盛,木氣實。肝火盛,以姜汁下當歸龍薈丸以瀉之;木氣實,以川芎、蒼術、青皮、當歸之類泄之。又曰︰去滯氣,用青皮,青皮乃肝膽二經之藥。人多怒,脅下有郁積,固宜以此解二經之實。若二經氣不足者,當先補血,少加青皮可也。戴復庵曰︰脅痛別無雜癥,在左為肝經受病,宜用川芎、枳殼、甘草;在右為肝移熱于肺,宜用姜黃、枳殼、桂心、甘草)。又屬足少陽膽經(《靈樞》曰︰足少陽之脈,其支者循脅里出氣街。是動則病脅痛,不能轉側。《素問》曰︰邪客于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能息,咳而汗出。又曰︰少陽有余,病筋痹脅滿。又曰︰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李東垣曰︰兩脅痛,刺少陽丘墟。丘墟穴在兩足外踝下,微前骨縫陷中,乃足少陽經之原穴也)。兼屬足太陰脾經、太陽膀胱經(《靈樞》曰︰足太陰之筋,循腹里,結于肋,散于胸中,其病兩脅痛引膺中。沈承之曰︰脅前屬足少陽膽經,脅後屬足太陽膀胱經)。


如果你對經絡全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經絡全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