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謨集•小兒則(上) 諸熱辯證(二十三)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介賓 書名︰景岳全書

    一、小兒發熱,若熱隨汗退者,即外感證也。其有取汗至再而熱不遏者,必癰毒、痘疹之候,俟其形見,當于本門求法治之。若是瘡毒,但當辯其陰證陽證,陽證宜清火解毒,陰證宜托里助陽。

    方治詳具外科。若汗出熱不退,別無癰腫而耳後紅筋燦然,及眼如包淚,或手指尖冷,脈緊數者,必是痘疹,方治詳具痘疹門。

    小兒飲食內傷,本無發熱之證,蓋飲食傷髒,則為脹為痛,為吐為瀉,本非肌表之病,焉得發熱。故調經論曰︰邪之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此自不易之理也。今人但見小兒發熱,則多言傷食而妄行消導,謬亦甚矣。其或飲食內傷,風寒外感,表里兼病而發熱者,亦常有之。然此當察其食之有停無停,酌而治之,亦非可混行消耗。蓋恐內本無滯而妄加克伐,則虧損中氣,以致外邪難解,則病必滋甚。

    小兒疳積發熱,此誠飲食內傷所致,然必成痞成疳,陽明郁積既久,所以內外俱熱,是非暴傷飲食者之比,亦非肌表發熱者之比,方治詳具疳積條。

    小兒有陰虛發熱之證,及變蒸發熱之說。凡陰虛發熱者,此即小兒勞損證也,亦名為童子勞,此當于虛損門求法治之。至若變蒸之說,則辯在本條,並當詳察。

    錢仲陽曰︰潮熱者,時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根據時而發,此欲發驚也。壯熱者,常熱不已,甚則發驚癇也。風熱者,身熱而口中氣熱,乃風邪外感也。溫熱者,肢體微熱,熱不已則發驚搐。

    壯熱惡風寒,為元氣不充,表之虛熱也。壯熱不惡風寒,為外邪所客,表之實熱也。壯熱飲楊,為津液短少,里之虛熱也。壯熱飲水,為內火銷爍,里之實熱也。脈尺寸俱滿為重實。尺寸俱弱為重虛。

    脈洪大,或緩而滑,或數而鼓,此熱盛拒陰,雖形證似寒,實非寒也。熱而脈數,按之不鼓,此寒盛格陽,雖形證似熱,實非熱也。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或兼目痛鼻干者,此血虛發熱也,當補其血。如不能食而熱,自汗出者,氣虛也,當補其氣。


如果你對景岳全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景岳全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