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痘瘡(下) 嘔吐(四十二)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介賓 書名︰景岳全書

    痘瘡嘔吐,大都虛寒者多,實熱者少,但當以溫養脾胃為主。即或兼雜證者,亦必有實邪可據,方可因病而兼治之,故不得輕用寒涼及消耗等藥。

    凡嘔吐之病,病在上中二焦也,切不可妄用下藥,致犯下焦元氣,則必反甚而危矣。

    即或有大便不通者,亦當調補胃氣,從緩利導,但得脾胃氣和,則升降調而便自達,此不可不知也。

    痘瘡別無風寒食滯、脹滿疼痛等證,而為嘔吐或干嘔惡心者,必脾胃虛寒也,宜六味異功煎、五君子煎、參姜飲之類主之,或溫胃飲、理中湯皆可酌用。

    脾氣微寒微嘔而中焦不寒者,宜五味異功散。

    胃口虛寒,嘔吐而兼有痛滯者,六味異功煎送神香散,或調中湯亦佳。

    脾胃虛寒吐瀉並行者,溫胃飲,甚者陳氏十二味異功散。

    脾腎虛寒,命門不暖而為吐瀉者,必飲食不化,水谷不分而下腹多痛,非胃關煎或理陰煎不可。

    凡寒氣犯胃,腹脹腹痛而為嘔吐者,神香散、益黃散,或加炮姜。若因飲水或食生冷瓜果而作嘔吐者,五苓散加炮姜。

    飲食過傷,停滯胃口,胸膈脹滿而為嘔吐者,宜和胃飲,或大和中飲,或神香散。

    痰飲停蓄胸膈而脹滿嘔吐者,宜二陳湯,或橘皮湯加炮姜。

    三焦火閉,煩熱壅滯胃口而為嘔吐者,此必陽明火證也,宜橘皮湯加黃連,甚者再加石膏,或用竹葉石膏湯。但此證甚少,勿以虛火作實火也。

    程氏曰︰凡痘瘡嘔吐之證,須辯冷熱。熱吐者,宜六君子湯加姜汁炒芩、連;冷吐者,宜六君子湯加丁香、藿香、白豆蔻。

    痘瘡嘔吐不已,聲濁而長,或干噦者,最是瘡家惡候。


如果你對景岳全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景岳全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