嗽煙筒︰治一切犯寒咳嗽,遇冬便作。
款冬蕊 鵝管石 雄黃 艾葉(各等分)
上為末,鋪艾上,用紙卷筒,燒煙吸入口內吞下,即咽茶水一口壓之,自效。一方有佛耳草,無艾葉,用紙卷成條,每切一節,約長三、五分許,焚爐中,吸煙咽之。
靈寶煙筒︰治一切寒喘咳嗽。
黃蠟 雄黃(各三錢) 佛耳草 款冬蕊(各一錢) 艾葉(三分)先將蠟溶化,涂紙上,次以艾鋪之,將三味細研勻,摻卷成筒。用火點一頭,吸煙吞之,清茶送下。
七寶美髯丹︰補腎元,烏須發,延年益壽。
何首烏(赤、白,各一斤) 川牛膝(半斤)將何首烏先用米泔水浸一日,以竹刀刮去粗皮,切作大片,用黑豆鋪甑中一層,卻鋪何首烏一層,再鋪豆一層,卻鋪牛膝一層,又豆一層,重重相間,面上鋪豆蓋之,蒸以豆熟為度,取起曬干,次日如前換豆再蒸,如此七次,去豆用。
破故紙(半斤,洗淨,用黑芝麻同炒無聲為度,去芝麻) 白茯苓(半斤,用人乳浸透,曬干蒸熟) 赤茯苓(半斤,用黑牛乳浸透,曬干蒸熟) 當歸身(半斤,酒洗) 枸杞子(半斤,去枯蒂者)
上共為末,煉蜜丸,龍眼大。每日空心嚼二、三丸,溫酒、米湯、鹽湯俱可送下。制藥勿犯鐵器。按︰此即七珍至寶丹少菟絲子一味。
北京烏須方︰兩京各處烏須者,惟此方頗好,用之雖未至簡妙,然不壞須傷肉,制用得法者,可黑一月。
五倍子(擇川中之大者,打作碎粒,分粗細為二。先將粗者于鍋內用文火炒成糊,次入細者同炒,初時大黑煙起,取出不住手炒,將冷,又上火炒,則黃煙起,叉取出炒,將冷,再上火炒,則青黃白煙間出,即可住火,先以真青布一大片浸濕,將倍子傾在布上,包成一團,用腳踏成餅,上用濕泥一擔 一夜,色如烏羽為妙,瓷器收貯听用) 紅銅花(用細紅銅絲炭火 ,醋中淬之,不拘遍數,以化盡為度,去醋取銅花曬干) 皂礬 明礬(各三分) 沒石子 食鹽(各二分) 硼砂(淨,一分)
上每次染時,旋配旋用,以制倍子二錢為則,加銅花四分,余皆一、二分,和勻作一服,研細,以濃茶汁或燒酒用瓷鐘調如稀糊,坐湯中煮之,看鐘內綠氣生面為佳。先用皂角湯洗須淨,拭干,以抿柄涂上,用皮紙搭濕包之,或以青布囊囊之過夜,次早溫水洗之。如不潤,用胡桃油捻指潤之。一連染二夜,其黑如漆亦妙。
擦牙烏須方︰先期而擦者,永久不白。
青鹽(一斤) 嫩槐枝葉(五斤,切) 黑鉛(四兩) 沒石子(尖者,七錢)
上將黑鉛、青鹽入鍋內,槐枝攪炒俱成灰炭取起,將沒石子研細末和入,用瓷罐盛之,每日早晚以藥擦牙,漱水吐掌上擦須鬢,久久自然潤黑。
便易擦牙方︰
用五倍子大者一百個,裝食鹽一斤,鋪在鍋內,大火燒過存性,為末。每日擦之,久則須髯皆黑。
(丹溪)疝氣神方︰其病甚,至氣上沖如有物築塞心髒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陳皮 荔枝核(為末,炒焦黃) 硫黃(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各等分)
上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十四、五丸,酒下,其疼立止。若疼甚不能支持,略加五、六丸,再不可多也。
神仙六子丸︰男子三十歲後服此藥,一歲二單,制服不息,永不白須發。四十以上,或見微白,及少年發黃不潤者,服此百日,自然漆黑,其效如神。
菟絲子(制) 金鈴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蛇床子(炒,各一兩) 何首烏(酒浸,蒸極熟,焙) 牛膝(酒浸蒸) 熟地(酒蒸,搗) 地骨皮(各三兩) 舶上茴香(鹽炒) 川木瓜(各二兩)
上十二味,為細末,用浸菟絲酒作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溫酒或白湯送下。一方加人參、白術、白茯苓各一兩,尤有神效。服此大忌三白。
疝氣方重。
四制川楝子丸︰治疝氣,一切下部之病,悉皆治之,凡腫痛縮小,雖多年亦可除根。
川楝子(淨肉,一斤,分四分。內一分用鹽一兩,茴香一協議炒黃色,去鹽、香不用。外三分,一分用巴豆四十九個,一分用斑蝥四十九個,一分用巴戟一兩,仍各加麥面一協議炒黃色,俱去面、藥不用) 木香(一兩) 破故紙(一兩,炒)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湯送下,甚者日進二、三服,或空心、或食前。
木香導氣丸︰治男子小腸氣肚疼,一切氣積,下元虛冷,脾胃不和,並宜服之有效。
木香 丁香 乳香 香附 川楝子肉 大茴香 破故紙 葫蘆巴(炒) 甘草(炙) 三稜(各一兩) 杜仲(炒,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食前送下,日進二、三服。
去鈴丸︰治疝消鈴。
用大茴香一升,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宿,以姜汁滲盡為度,入好青鹽二兩同炒赤,取出焙干為末,用無灰酒浸蒸餅為丸,梧子大。空心、食前酒下二、三十丸,或米飲亦可。此方實脾疏肝,所以治疝多效,非如常法之克伐,故為妙也。
事後中寒腹痛方︰
凡房事後中寒厥冷,嘔惡腹痛者,用蔥、姜搗爛沖熱酒服之,睡少頃,出汗即愈。如腹痛甚者,以蔥白頭搗爛攤臍上,以艾灸之或熨之亦可解。鼻尖有汗,其痛痛即止。
濕疝陰丸作痛。
蘄艾 紫甦葉(烘干熱) 川椒(炒熱,各三兩)
上三味,拌勻,乘熱用絹袋盛夾囊下,勿令走氣,冷即易之。
燻熨脫肛方︰治氣痔脫肛。
枳殼(面炒) 防風(去叉,各一兩) 枯礬(二錢半)
上咀,用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熱燻之,仍以軟帛蘸湯熨之,通手即淋洗。
燻洗脫肛法︰
用赤皮蔥、韭菜二味各帶根者煎湯,入大楓子、防風末各數錢,乘熱燻洗立收上。一方︰用五倍子煎湯洗,以赤石脂末摻上托入。或脫長者,以兩床相並,中空尺許,以瓷瓶盛湯,令病患仰臥浸瓶中,逐日易之,收盡為度。又澀腸散方,在小兒五四。
參術芎歸湯︰治瀉痢產育氣虛脫肛,脈濡而弦者。
人參 白術 川芎 當歸 黃 (酒炒) 山藥(炒) 白芍藥 白茯苓 升麻 炙甘草上生姜水煎服。按︰此方若治泄痢虛滑脫肛,仍須加制附子、肉豆蔻方效。
涼血清腸散︰治大腸血熱脫肛。
生地黃 當歸 芍藥(各錢半) 黃芩 黃連 防風 荊芥 升麻(各一錢) 香附 川芎 甘草(各五分)水一鐘半,煎服。
縮砂散︰治大腸伏熱,脫肛紅腫。
縮砂仁 黃連 木賊(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訶子人參湯︰治證同前。
訶子(煨,去核) 人參 白茯苓 白術 炙甘草 蓮肉 升麻 柴胡(等分)水一鐘半,加生姜,煎服。
澀腸散︰治久痢火腸滑脫。
訶子 赤石脂 龍骨(等分)
上為末。以臘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用絹帛揉入。又方用鱉頭 存性,入枯礬少許,如上揉入。
蟠龍散︰治陽證脫肛腫痛。
地龍(曬干,一兩) 風化硝(二兩)
上為末。每用一、二錢,肛門濕,則干摻;燥,則清油調擦。先以見腫消,荊芥、生蔥煮水候溫洗,輕輕拭干,然後敷藥。
伏龍肝散︰治陰癥脫肛。
伏龍肝(一兩) 鱉頭骨(五錢) 百藥煎(二錢半)
上為末。每用一、二錢,濃煎紫甦湯候溫洗過,以清麻油調藥敷如前法。
獨蒜通便方︰治小便不通。
獨蒜(一枚) 梔子(三、七枚) 鹽花(少許)
上搗爛攤紙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涂陰囊上立通。
小便不通經驗方。
以樸硝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煎茴香湯下。又方︰用蚯蚓杵,以涼水攄過,濃服半碗立通,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服之甚效。
小水不通蔥熨法︰
用蔥三斤,慢火炒香熟,以絹帕裹,更替熨臍下即通。或用鹽炒熱熨之,冷則再易,須臾即通。
雞內金散︰治氣虛溺尿。
用雄雞 並腸燒為末。溫酒調服。
狐腋氣五方︰治陰汗 臭,兩腋下臭不可與人同行。
枯白礬 密陀僧 黃丹(各二錢半) 麝香(五分)
上于乳缽內研細。以醋于手心內調藥擦腋下,經兩時許,即以香白芷煎湯洗之,一日用一次。
又︰治腋氣神效方。
密陀僧(四兩) 枯白礬(二兩) 輕粉(三錢)
上為細末。頻擦兩腋,擦至半月見效,半年全愈。
又︰腋氣方。
用熱蒸餅一枚,擘作兩片,摻密陀僧細末一錢許,急挾在腋下,略睡少時,候冷棄之。
如一腋有病,只用一半。葉元方平生苦此疾,來紹興偶得此方,用一次遂絕根本。
又︰腋氣方。
單用枯礬為極細末,以絹袋盛之。常以撲于腋下,不過十度即愈。一方以唾調涂之。
又︰腋氣方。
先剃去腋毛令淨,用白定粉水調擦敷患處,至六、七日後,清晨看腋下有一黑點如針孔大者,以筆點定,即用小艾炷灸七壯,灸過或有濁氣攻心作痛者,當用後藥下之︰丁香 青木香 檳榔 檀香 麝香 大黃上煎服,以下為度。
腳汗牡蠣散︰治腳汗,除穢氣。
牡蠣( ) 枯白礬 密陀僧 黃丹(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摻腳指縫中即收。
燥囊牡蠣散︰治陰囊濕癢,搔之則汁水流珠,用此極效。
牡蠣(醋 ,一兩) 雄黃(一錢) 枯礬 硫黃 苦參 蛇床子(各二錢)
上為細末。先用蒼術、椒、鹽煎湯洗濕處,後用此藥摻之。
蒸洗陰囊法︰治一切陰囊濕癢。
陳茶(一撮) 蒼術(二錢) 花椒 蛇床子 白礬(各一錢) 蒼耳草(量入) 炒鹽(半兩) 樸硝(三錢)
上用水四碗,先將前五味煎湯,去 ,乃入後三味泡化,先燻後洗,三、四次絕癢。
梅甦丸︰
龍腦薄荷 粉草 冰糖(各四兩) 烏梅肉(三兩) 白檀香 紫甦葉(各二兩)
上為極細末,以熟棗肉搗丸,芡實大。勿用鐵器。
冰梅丸︰
龍腦薄荷(二兩) 白糖 柿霜(各四兩) 烏梅肉 桔梗(各五錢) 兒茶(三錢) 甘草(一錢) 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末,煉蜜丸,龍眼核大。
龍腦上清丸︰
烏梅肉 腦荷(各四兩) 白檀香 甦葉 兒茶 硼砂 沙糖(各二兩) 冰糖 柿霜(各八兩)干葛 粉草(各一兩) 冰片(三分)
上為極細末,蜜丸,櫻桃大。
上清丸︰佳方。
腦荷(二兩) 雨茶 白硼砂(七錢) 烏梅肉 貝母 訶子(各三錢) 冰片(三分)煉蜜丸。
闢邪丹︰方在痘疹。闢一切穢寒邪氣。
福建香茶餅︰能闢一切瘴氣時疫,傷寒穢氣,不時噙口中,邪氣不入。
沉香 白檀(各一兩) 兒茶(二兩) 粉草(五錢) 麝香(五分) 冰片(三分)
上為極細末,糯米調飲湯為丸,黍米大。噙化。
香發木 油采桂花半開者,去睫蒂令淨,每花二升,用真麻油一斤,輕手拌勻,納瓷瓶中,用油紙緊封器口,坐釜中湯煮一餉,持起頓燥處,十日後掀出,用麻布濾絞清油,封閉緊密收之,愈久愈香。或用菜子油亦可。
玉容散︰治面生黑鼾雀斑。
甘松 三奈 茅香(各半兩) 白芷 白芨 白蘞 白僵蠶 白附子 天花粉 綠豆粉(各一兩) 防風 零陵香 本(各二錢) 肥皂(二錢,去皮弦)
上為細末。每早、晚蘸末洗面。
硫黃膏︰治面部生瘡,或鼻赤風刺粉刺。
硫黃 白芷 天花粉 水粉(各五分) 全蠍(一枚) 蟬蛻(五個) 芫青(七個,去頭足)
上為細末,用麻油、黃蠟約多寡,如合面油,熬勻離火,方入前末藥和勻。每于臨臥時洗面淨,以少許涂面,勿近眼,數日間腫處自平,赤鼻亦消。如退風刺,一夕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