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部﹞
前神聰 去前頂五分,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
主治中風風癇,灸三壯。
後神聰 去百會一寸。
主治中風風癇,灸三壯。
發際 平眉上三寸是穴。
主治頭風眩暈疼痛,延久不愈,灸三壯。
印堂 在兩眉中間。
神農針經雲︰治小兒急慢驚風,可灸三壯,艾炷如小麥。玉龍賦雲︰善治驚搐。
海泉 在舌下中央脈上。
主治消渴,針出血。
左金津 右玉液 在舌下兩旁紫脈上。
主治消渴口瘡,舌腫喉痹,三稜針出血。
陽維 在耳後,引耳令前,弦筋上是穴。
千金雲︰耳風聾雷鳴,灸陽維五十壯。
鼻交 中 千金翼雲︰主癲風,角弓反張羊鳴,大風青風,面風如蟲行,卒風多睡健忘,心中憒憒,口噤卒倒不識人,黃膽急黃,此一穴皆主之。針入六分,得氣即瀉,留三呼五吸不補,亦宜灸,然不及針,慎酒面生冷醋滑豬魚蒜蕎麥漿水。
機關 在耳下八分近前。
千金翼雲︰凡卒中風口噤不開,灸機關二穴五壯即愈。一雲隨年為壯,僻者逐左右灸之。
唇里穴 千金翼雲︰唇里正當承漿邊,逼齒齦針三 ,主治馬黃黃膽。
夾承漿穴 千金翼雲︰夾承漿兩邊各一寸,治馬黃急疫。
燕口 在口吻兩邊燕口處,赤白肉際。
千金翼雲︰主治狂風罵詈撾斫人,名為熱陽風,灸燕口各一壯。又雲︰狂邪鬼語,灸十五壯。又雲︰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口兩吻各一壯。
顳 千金翼雲︰顳 在眉眼尾中間,上下有來去絡脈,是針灸之所。主治疸氣溫病。
耳上穴 千金翼雲︰治癭氣,灸風池及耳上發際各百壯。千金作兩耳後發際。
當陽 當瞳子直入發際內一寸,去臨泣五分是穴。
主治風眩鼻塞,灸三壯。
魚尾 在目 外頭。
玉龍賦雲︰兼楮明、太陽,治目證。
﹝胸背腹脅部﹞
龍頷 在鳩尾上一寸半。
千金翼雲︰主心痛冷氣上,灸百壯,勿針。
乳上穴 千金翼雲︰治乳癰妒乳,以繩橫度口,以度從乳上行,灸度頭二七壯。
通谷 在乳下二寸。
千金雲︰心痛,惡氣上脅痛,急灸五十壯。
魂舍 在夾臍兩邊相去一寸。
千金雲︰主小腸泄痢膿血,灸百壯,小兒減之。
肋頭 千金翼雲︰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即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初日灸三壯,次日五壯,後七壯,周而復始至十止,惟忌大蒜,余不忌。
肋罅 千金翼雲︰治飛尸諸注,以繩量病患兩乳間中屈之,乃從乳頭向外量,使當肋罅,于繩頭盡處是穴,灸隨年壯。千金雲︰三壯或七壯,男左女右。又雲︰凡中尸者,飛尸、遁尸、風尸、尸注也。其狀皆腹脹痛急不得息,氣上沖心胸兩脅,或踝踴起,或攣引腰脊,灸乳後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壯,如不止,多其壯數愈。
長谷 在夾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千金雲︰主治下痢不嗜食,食不消,灸五十壯,三報之。
腸遺 挾中極旁,相去二寸半。
千金雲︰治大便難,灸隨年壯。
肓募 千金雲︰肓募二穴,以乳頭斜度至臍中,乃屈去其半,從乳下量至盡處是穴。主治結氣囊里,針藥所不及者,灸隨年壯。
脅堂 在腋下骨間陷中,舉腋取之。
主治胸脅氣滿,噦噫喘逆,目黃,遠視KT KT ,可灸五壯。
後腋下穴 千金雲︰治頸漏,灸背後兩邊腋下後文頭,隨年壯。
腋下穴 千金翼雲︰噦噫,膈中氣閉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神良。
胞門 子戶 氣門千金翼雲︰子髒閉塞不受精,妊娠不成,若墮胎腹痛,漏胞見赤,灸胞門五十壯,關元左邊二寸是也,右邊名子戶。若胞衣不出,及子死腹中,或腹中積聚,皆針入胞門一寸。
又雲︰胎孕不成,灸氣門穴,在關元旁三寸,各五十壯。又漏胎下血不禁,灸百壯。
脊背五穴 千金翼雲︰治大人癲疾,小兒驚癇,灸背第二椎上,及下窮骨尖二處,乃以繩度量上下,中折,復量至脊骨上點記之,共三處畢,復斷此繩,取其半者為三折,而參合如△字,以上角對中央一穴,其下二角正夾脊兩邊同灸之,凡五處也,各百壯。
濁浴 千金翼雲︰挾膽俞旁行,相去五寸,名濁浴。主胸中膽病,恐畏多驚少力,口若無味,灸隨年壯。
巨闕俞 千金翼雲︰第四椎名巨闕俞。主胸膈中氣,灸隨年壯。
督俞 在第六椎下,兩旁相去各二寸。禁針,可灸。一名高蓋。
氣海俞 在第十五椎下,兩旁相去各二寸。刺三分,留六呼,可灸。
關元俞 在第十七椎下,兩旁相去各二寸。刺三分,留六呼,可灸。主治瀉痢虛脹,小便難,婦人瘕聚諸疾。
腰眼 其法令病患平眠,以筆于兩腰眼宛宛中點二穴,各灸七壯。此穴諸書所無,而居家必用載之,雲其累試累驗。
主治諸勞瘵已深之難治者,于癸亥日二更盡,入三更時,令病患平眠取穴,灸三壯。
一傳治傳尸癆瘵,以致滅門絕戶者有之。此證因寒熱煎作,血凝氣滯,有化而為蟲者,內食髒腑,每致傳人,百方難治,惟灸可攻。其法于癸亥日二更後,將交夜半,乃六神皆聚之時,勿使人知,令病者解去下衣,舉手向上,略轉後些,則腰間兩旁自有微陷可見,是名鬼眼穴,即俗人所謂腰眼也。正身直立,用墨點記,然後上床合面而臥,用小艾炷灸七壯,或九壯、十一壯尤好。其蟲必于吐瀉中而出,燒毀遠棄之,可免傳染。此比四花等穴,尤易且效。
千金翼雲︰治腰痛灸腰目 ,在尻上約左右。又雲︰在腎俞下三寸,夾脊兩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主治消渴。此二說者,似皆指此穴。
夾脊穴 肘後雲︰此華佗法。
千金翼雲︰治霍亂轉筋,令病者合面臥,伸兩手著身,以繩橫牽兩肘尖,當脊間繩下兩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灸百壯,無不瘥者。
下極俞 千金翼雲︰第十五椎名下極俞,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飲 注下,灸隨年壯十七椎穴 千金翼雲︰轉胞腰痛,灸十七椎五十壯。
回氣 在脊窮骨上,赤白肉下。
主五痔便血失屎,灸百壯。千金翼曰︰若灸窮骨,惟多為佳。
身交 在少腹下橫文中。
千金翼曰︰白崩中,灸少腹橫文,當臍孔直下,一百壯,及治胞落、 ,須三報之。又治大小便不通。又治尿床者,可灸七壯。
﹝陰部﹞
橫骨 千金翼曰︰婦人遺尿不知時出,灸橫骨當陰門,七壯。又治 疝,在橫骨兩旁夾睫灸之。
泉陰 在橫骨旁三寸。
千金翼雲︰治 卵偏大,灸泉陰百壯,三報之。
陰囊下橫文 千金翼雲︰治風氣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
陰睫 千金翼雲︰治卒癲病,灸陰睫上宛宛中三壯,得小便通即瘥,當尿孔上是穴。又灸陰睫頭三壯。
羊矢 在會陰旁三寸,股內橫文中,按皮肉間有核如羊矢。可刺三分,灸七壯。
﹝四肢部﹞
大骨空 在手大指第二節前尖上,屈指當骨節中。灸二七壯,禁針。
主治內瘴久痛及吐瀉。
拳尖 在中指本節前骨尖上,握拳取之。
主治風眼翳膜疼痛,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炷如小麥。
五虎 在手食指無名指背間,本節前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
主治手指拘攣。
中魁 在手中指第二節前骨尖上,屈指得之。捷法又雲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
灸二七壯。蓋此以陽溪言也,觀者辨之。
主治五隔反胃。
手中指第一節穴 千金雲︰牙齒疼,灸兩手中指背,第一節前有陷處,七壯,下火立愈。
中泉 在手腕外間,陽池、陽溪中間陷中。灸七壯。
主治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及心腹中諸氣痛。
手掌後白肉際穴 主治霍亂轉筋在兩臂及胸中,灸手掌後白肉際,七壯。
手掌後臂間穴 千金雲︰治疔腫,灸掌後橫文後五指許,男左女右,七壯即驗,已用得效。又雲︰治風牙疼,以繩量自手中指頭,至掌後第一橫文,折為四分,乃復自橫文比量向後,于臂中盡處兩筋間是穴,灸三壯,隨左右灸之,兩患者灸兩臂,至驗。
虎口 小兒唇緊,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壯,又兼灸承漿三壯。又治煩熱頭疼,刺虎口三分。又治心痛,灸兩虎口白肉際,七壯。
手足髓孔 千金翼雲︰手髓孔,在腕後尖骨頭宛宛中;(此當是下踝前也。)腳髓孔,在足外踝後一寸。俱主痿退風,半身不遂,可灸百壯。
兩手研子骨 千金翼雲︰豌豆瘡,灸兩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壯,男左女右。
河口 千金翼雲︰狂走驚癇,灸河口五十壯。在手腕後陷中動脈,此與陽明同也。(按此當是手陽明陽溪之次。)
肘尖 千金翼雲︰治腸癰,屈兩肘尖頭骨,各灸百壯,則下膿血者愈。又雲正灸肘頭銳骨。
膝眼 在膝頭骨下兩旁陷中。刺五分,禁灸。
主治膝冷痛不已。昔有人膝痛灸此,遂致不起,以禁灸也。玉龍賦雲︰兼髖骨,治腳腿重痛。
髖骨 在膝蓋上,梁丘旁外開一寸。
主治兩腳膝紅腫痛,寒濕走注,白虎歷節風痛,腿丫風痛,舉動不得。
風市 在膝上七寸,外側兩筋間。又取法,令正身平立,直垂兩手著腿,當中指頭盡處陷中是穴。針五分,灸三、五壯。千金雲︰病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灸五、六百壯。
主治腰腿酸痛,足脛麻頑,腳氣起坐艱難,先瀉後補,風痛先補後瀉,此風痹冷痛之要穴。玉龍賦雲︰兼陰市,能驅腿腳之乏力。神農經雲︰治偏風半身不遂,兩腳疼痛,灸二十一壯。
交儀穴 千金雲︰婦人漏下赤白,月水不利,灸交儀穴。在內踝上五寸。
營池四穴 千金雲︰婦人下血漏赤白,灸營池四穴三十壯。在內踝前後兩邊池上脈,一名陰陽。
漏陰穴 千金雲︰婦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陰三十壯。穴在內踝下五分,微動脈上。
足太陰、太陽穴 千金雲︰婦人逆產足先出,刺足太陰入三分,足入乃出針。穴在內踝後白肉際,骨陷宛宛中。又胞衣不出,刺足太陽入四分。在外踝後一寸宛宛中。(按此或即昆侖穴。)
足踝 千金雲︰小兒重舌,灸左足踝上七壯。又雲︰灸兩足外踝上三壯。又治齒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上七壯。又治轉筋十指拘攣,灸足外踝骨上七壯。又治反胃吐食,灸內踝下稍斜向前有穴,三壯。外台秘要雲︰向前一指。又治諸惡漏中冷 肉出,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六壯。
外踝尖 在外踝尖上三寸。
主治外轉筋,可灸七壯,或刺出血。
踝尖 在足內踝尖上。
主治下牙痛,內廉轉筋,腳氣寒熱,灸七壯,或針出血。
內昆侖 在足內踝後陷中。
主治轉筋,刺入六分,氣至瀉之。
承命 在內踝後,上行三寸動脈中。
主治狂邪驚癇,灸三十壯。一曰七壯。
足踵 主治霍亂轉筋,灸涌泉三七壯;如不止,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陰陽穴 在足拇指下,屈里表頭白肉際。
主治婦人下漏赤白,注泄,灸隨年壯,三報之。
足大指橫文穴 三毛中。
千金翼雲︰治卒中惡,悶熱毒欲死,灸足大指橫文,隨年為壯。又治陰腫欲潰困憊,灸大拇指本節橫文中五壯。一曰隨年壯。又治 卵疝氣,灸足大指本節間三壯。又治 疝,灸足大指內側,去端一寸白肉際,隨年壯,甚驗。若雙 ,灸兩處。又治 疝,卵腫如瓜,入腹欲死,灸足大指下橫文中,隨年壯,即腫邊灸之,神驗。又治老少大便失禁,灸兩腳大指去甲一寸所,三壯。又治卒癲病,灸聚毛中七壯。又治鼻衄時癢,灸足大指節橫理三毛中十壯,劇者百壯,並主陰腫。又治久魘不醒者,灸兩足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壯。
獨陰 在足趾下橫文中。(按捷法雲︰即至陰穴。當是足小指也。)
主治干嘔吐,小腸疝氣,死胎,胎衣不下。
足第二指上穴 主治水病,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
手足小指穴 主治食注,灸手小指尖頭,男左女右,隨年壯。又治消渴證,初灸兩手足小指頭及項椎隨年壯,又灸膀胱俞橫三間寸灸之,亦隨年壯,五日一報之。又治 疝,灸手小指端七壯,左灸右,右灸左。
手足大指爪甲穴 千金翼雲︰治卒中邪魅,鼻下人中,及手足大指爪甲,令艾炷半在爪上,半在肉上,灸七壯,不止,十四壯,炷如雀矢。又十三鬼穴,于第二次下針,刺手大指爪甲下,入肉三分,穴名鬼信。又第三次下針,刺其足大指爪甲下,入內二分,穴名鬼壘。又治小便數而少且難,男輒失精,此方甚驗,令其人合掌,並兩大指,灸甲角肉際,兩指共此一壯,亦灸足大指與手同,各三壯,三日一報之。又治 病陰腫,令並足,合兩拇指爪甲,以一艾炷,灸兩爪端方角上,七壯。又秦承祖灸鬼法,名鬼哭穴,以兩手大指相並縛定,用艾炷騎縫灸之,令兩甲後連肉四處著火,一處無火則不效,灸七壯,或二七壯。一曰︰前秦承祖所用者,是名手鬼眼。又二穴在兩足大拇指間,亦與取手穴同法,是名足鬼眼,用治癲癇夢魘鬼擊,灸之大效,亦治五癇呆痴,及傷寒發狂等證。
﹝鬼穴部﹞
鬼城 十指端。
千金雲︰邪病大喚,罵詈狂走,十指端去爪甲一分主之,一名鬼城。又治指忽掣痛不可忍,灸指端七壯。
鬼床 千金雲︰第七次下針,在耳垂下五分,用火針三下,名鬼床。治百邪癲狂。
鬼藏 千金雲︰第十一次下針,陰下縫,女人玉門頭,灸三壯,名鬼藏。
鬼封 千金雲︰第十三次下針,在舌頭,當舌中下縫,刺貫出舌上,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勿令舌動,名鬼封。
千金方十三鬼穴須知
百邪所為癲狂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用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第二手大指甲下,穴名鬼信刺三分。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二分深。四針掌上大陵穴,八寸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 。第六卻尋大椎上,入發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間使鬼路上,十針上星名鬼堂。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是名為鬼封。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此是先師真妙訣,猖狂惡鬼走無蹤。
扁鵲曰︰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凡刺之法,先從鬼宮起,次針鬼信,便至鬼壘,又至鬼心,不必盡針,止五六穴,即可知矣。……男從左起針,女從右起針。若數處不言,便當遍刺,根據訣而行之。
﹝崔氏四花六穴﹞
凡男婦五勞七傷,氣血虛損,骨蒸潮熱,咳嗽痰喘,五心煩熱,四肢困倦,羸弱等證,並皆治之。
第一次先取二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細繩約長三四尺者,蠟之勿令伸縮,乃以繩頭與男左女右足大拇指端比齊,令其順腳心,至後跟踏定,卻引繩向後,從足跟足肚貼肉直上,比至膝灣曲 中大橫文截斷,次令病者平身正坐,解發分頂,中露頭縫,取所比蠟繩,一頭齊鼻端按定,引繩向上,循頭縫項背,貼肉垂下至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非灸穴。)別又取一小繩,令患者合口,將繩雙折,自鼻柱根按定,左右分開,比至兩口角加人字樣截斷,卻將此繩展直取中,橫加于前記脊背中墨點之上,其兩邊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第一次應灸二穴,名曰患門。
上法若婦人足小者,難以為則,當取右臂自肩 穴起,以墨點記,伸手引繩向下,比至中指端截斷,以代量足之法,庶乎得宜。
第二次取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蠟繩繞項後向前雙垂頭與鳩尾尖齊,雙頭一齊截斷,卻翻繩頭向後,將此繩中折處正按結喉上,其繩頭下垂脊間處,以墨記之。(此非灸穴。)又取一小繩,令患人合口,橫量齊兩吻截斷,還加于脊上墨點處,橫量如前法,于兩頭盡處點記之,此是第二次應灸兩穴,即四花之左右二穴也。
前共四穴,同時灸之,初灸七壯,或二七、三七壯,以至百壯為妙。俟灸瘡將瘥,或火瘡發時,又根據後法灸二穴。
後次取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短繩,于第二次脊間墨點處,對中直放,務令上下相停,于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是灸穴,即四花之上下二穴也。
上共六穴,宜擇離日火日灸之,灸後百日內,宜慎房勞思慮,飲食應時,寒暑得中,將養調護。若瘡愈後,仍覺未瘥,根據前再灸,無不愈者,故雲累灸至百壯。但脊骨上兩穴不宜多灸,凡一次只可三五壯,多則恐人倦怠。若灸此六穴,亦宜灸足三里瀉火方妙。
愚按前法,灸脊旁四穴,上二穴近五椎,心俞也;下二穴近九椎,肝俞也。崔知悌不指穴名,而但立取法,蓋欲人之易曉耳。然稽之脊背穴法,則太陽二行者,當去脊中各開二寸,方得正脈,乃可獲效,用者仍宜審之。
﹝騎竹馬灸法﹞
主治一切癰疽惡瘡發背,婦人乳癰,皆可治之。
量法,用薄篾一條,以男左女右手臂腕中,自尺澤穴橫文起,比至中指端,齊肉盡處,截斷為則。卻用竹杠一條,令病者脫去上衣,正身騎定,使兩人前後杠起,令病患腳不著地,仍令二人扶之,勿使傴僂搖動。卻將前所量篾,從竹杠坐處尾 骨下,著杠比起,貼脊直上,至篾盡處點記之,此是取中,非灸穴也。更用薄篾量手中指,用同身寸法,取定二寸,平放于脊中墨點上,各開一寸是穴,(一本作各開二寸。)灸五七壯。一曰疽發于左則灸右。疽發于右則灸左,甚則左右皆灸。蓋此二穴,乃心脈所過之處。凡癰疽皆心火留滯之毒,灸此則心火流通而毒散矣。起死回生之功,屢試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