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癰 骨槽風 牙疳 多骨疽附)
齒為腎之標,舌乃心之苗,故齒舌多心腎見癥。條而析之,上齒則胃絡所經,喜寒飲而惡熱飲。下齒則大腸絡所貫,嚼物能動,喜熱飲而惡寒飲。其為病,或痛搖宣露,疏豁枯落,不外風火蟲虛。其風熱痛,齒齦腫,犀角升麻湯,荊芥煎汁含漱。風冷痛,齦不腫,日漸動搖,溫風散,以開笑散含漱。腸胃積熱痛,齦腫腐臭,涼膈散加石膏。客寒犯腦,齒連頭俱痛,羌活附子湯、細辛散。溫邪上冒,痛連巔頂,玉女煎。
少陽火郁,結核齦痛,羚羊角、山梔、丹皮、元參、金銀花、連翹、知母。痰火注絡攻痛,二陳湯加細辛、枳殼。瘀血攻齦,痛如針刺,加減甘露飲,以醋煎五靈脂含漱。齒齦有孔,蟲蝕齲痛,一笑散,定痛散噙漱。
齦腮俱痛,連頭面腫者,實火也。升麻石膏湯。齒齦腫痛,頭面不腫者,虛火也。滋陰抑火湯。齒齦黑爛,由腎虛者,安腎丸。胃火上攻,齒縫出血者,清胃散。齒齦腐爛,血出不止者,犀角地黃湯,摻人中白散。
牙宣出血,絲瓜藤燒灰搽效。牙挺出一二分,常咋生地黃炒。牙日長出,妨食,名髓溢。白術煎湯效。牙癰由陽明毒熱,先刺出血,後服清胃散。骨槽風名穿腮毒,生耳下及項,由小核漸大如胡桃,齒齦腫痛,牙關緊急,用鵝翎探吐風痰,內服黃連解毒湯、仙方活命飲加柴胡、桔梗、元參、黃芩。忌刀針點藥。若腎元虛,牙齦宣露動搖,宜大補。六味丸,還少丹。又小兒牙疳口瘡,其色通白,及為風疳蝕透。僵蠶炒黃,去毛研末,蜜調服效。齒齦突出 肉,生地汁一杯,皂角數片,炙熱淬汁內,再炙再淬,曬研服效,齒 乃睡中上下齒相摩有聲,由胃熱也。齒 由食酸也。嚼胡桃肉良。
又齒齦或上 生多骨疽,腫硬腐脫,屬腎虛,腎主骨也。補中湯、腎氣丸多服,其骨自出。骨脫後仍服補劑。
若生他處,根據法治之。此皆齒所生病也。舌病多屬心,木舌由心經壅熱,舌腫大塞口,不能轉掉,不急治。
殺人。黃連湯,清熱如聖散,琥珀犀角膏。外以針刺令血出則腫消,再敷藥。龍腦破毒散,又硼砂末以生姜片蘸揩效。重舌,亦由心火太盛,舌根下生,形如小舌,口不能聲,飲食不入,急瀉心火,青黛散摻之,內服黃連湯。外以針刺出惡血。以竹瀝調黃柏末涂搽。舌菌,生舌上,如菌狀,色紅紫,多因氣郁所致。舌癥主方,摻青黛散。舌墊,舌下腫起核,舌墊方。舌出不收,片腦末摻舌上,應手而縮。產婦舌出不收,朱砂敷舌上。
舌腫硬,血出如涌泉,蒲黃散。不硬但腫痛流血,涼血清脾飲、犀角地黃湯。舌腫滿口,蒲黃散。舌猝腫滿口,如豬脬,不治殺人。醋調釜底墨涂舌下,脫則更敷即消。舌卷囊縮,為肝絕,死。舌生苔,由邪氣傳里,津液結搏。邪在表,舌無苔。邪初傳里,胸中之寒,與丹田熱火相激,則苔生而滑,迨寒變為熱,則舌苔不滑而澀,以熱耗津液,滑者已干也。再熱聚于胃,則苔黃;至熱已極,則苔黑。黑為腎色,病傳少陰。若舌淡黑,如淡墨,乃腎虛火炎,為無根之火。若生芒刺,皆由熱結。用絹蘸薄荷汁揩之。舌心絳干,胃熱心營受灼也;
舌尖絳干,心火上炎也。點,當生疳也。苔如堿,胃中宿滯也;白如粉而滑,邊色紫絳,溫疫病初入募原也。舌無苔,而有如煙煤隱隱者,不渴肢寒,陰病也。黑而短縮,腎氣竭也。
黑而滑者,水來克火,為陰癥。當溫之。淡紅無色,胃津傷也。炙甘草湯。
齒舌癥脈候
尺脈洪大而虛,主齒動疏豁。右關洪數,主木舌、重舌。
附方
﹝通治﹞齒癥主方 元參 丹皮知母 白芍 甘草 地骨皮山梔 黃柏 車前子 熱甚加 石膏為君,炒黑升麻為佐。有風加荊芥,虛加杞子、熟地,去山梔。穿腮毒用消腫解毒之品,加紫花地丁、甘菊,小便不利,煎劑內加六一散,甚效。
﹝風熱﹞犀角升麻湯 犀角(三錢) 升麻(錢半) 羌 防(各二錢二分) 白芷 黃芩 白附子(各六分)
炙草(四分)
﹝風冷﹞溫風散 歸 芎 辛 芷 蓽苃 本 蜂房(各一錢) 煎服。
﹝含漱﹞開笑散 白芷 細辛 良姜 蓽苃 川椒 香附蜂房 等分為末,水煎含漱,或擦之。
﹝積熱﹞涼膈散 見一卷中風。
﹝寒痛﹞羌活附子湯 羌 防 升 芷 草 麻黃 蒼術 生附子 僵蠶 黃柏 有嗽加佛耳草。
﹝寒痛﹞細辛散 荊芥 細辛 白芷 川椒 蓽苃 草烏 皂角 為末擦之。
﹝溫邪﹞玉女煎 見一卷溫。
﹝痰火﹞二陳湯 見一卷中風。
﹝瘀血﹞加減甘露飲 見本卷口鼻。
﹝蟲痛﹞一笑散 川椒末 巴豆(一粒) 研成膏,飯丸,棉裹安蛀孔。
﹝蟲痛﹞定痛散 辛 芷 椒 姜 歸 地 翹 連 桔 草 烏梅 苦參 漱口後咽下。
﹝實火﹞升麻石膏湯 荊 防 歸 芍 翹 桔 芩 草 升麻 石膏 薄荷 燈心 熱甚加大黃。
﹝虛火﹞滋陰抑火湯 歸 地 荊 防 丹 草 知 柏 蒺藜 燈心
﹝腎虛﹞安腎丸 見五卷痹。
﹝胃火﹞清胃散 或作湯,見本卷口鼻。
﹝腐爛﹞犀角地黃湯 見一卷溫。
﹝吹摻﹞人中白散 人中白 兒茶 黃柏 薄荷 青黛 冰片 吹走馬疳,出涎口外。
﹝骨槽﹞黃連解毒湯 見一卷溫。
﹝風痛﹞仙方活命飲 見五卷鶴膝風。
﹝腎虛﹞六味丸 見一卷中風。
﹝腎虛﹞還少丹 見一卷中風。
﹝補中﹞補中湯 見一卷中風。
﹝多骨﹞腎氣丸 見二卷虛損。
﹝心熱﹞黃連湯 連 梔 歸 芍 地 麥 草 犀角 薄荷 水煎。
﹝木舌﹞清熱如聖散 翹 連 蒡 梔 柴 荊 桔 草 花粉 薄荷 燈心
﹝熱壅﹞琥珀犀角膏 人參 棗仁 茯神(各二錢) 犀角 琥珀 辰砂(各一錢) 冰片(一分)
蜜丸,麥冬湯下。
﹝木舌﹞龍腦破毒散 盆硝(四錢) 蒲黃(五錢) 馬勃(三錢) 僵蠶 甘草 青黛(各八錢)
麝香 龍腦(各一錢)
﹝重舌﹞青黛散 連 柏 牙硝 朱砂 雄黃 牛黃 硼砂 冰片 研摻。
﹝舌菌﹞舌癥主方 連 梔 地 芍 丹 麥冬 翹 草 犀角 木通 燈心 兼口唇加石膏,郁痰加貝母,便秘加元明粉。
﹝舌墊﹞舌墊方 荊 防 辛 芷 羌 獨 陳 香附 燈心
﹝出血﹞蒲黃散 螵蛸 炒蒲黃 研摻。
﹝流血﹞涼血清脾飲 歸 地 芩 芍 防 翹 草 薄荷 石菖蒲
﹝津傷﹞炙甘草湯 見一卷中風。
齒舌脈案
王氏 風熱牙痛,用辛涼解散。荊芥、薄荷、桔梗、山梔、防風、赤芍、甘草,二服愈。
房兄 胃火牙痛。用石膏( 研),開水沖服,隨手而效。
堂妹 牙癰。由情志抑郁,致患左下牙齦腫癢,日久撐出多骨,外科用推車散不效,腐孔血水淋灕。近又寒熱,食減神疲,宜扶正為要。用潞參、茯苓、白術、當歸、熟地、山梔、白芍(俱炒),六七服效。
劉 舌根腫。自用黃連瀉心,兩旬後寸脈猶浮大,舌邊紫泡,咽腫妨食,耳痛,乃上焦火風阻絡,宜辛涼輕劑。薄荷、連翹、桔梗、山梔、鉤藤、燈心、苦丁茶葉、菊葉、竹葉心,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