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頭癢痛附)
脫肛,元氣陷下癥也,惟氣虛不能禁固。故凡產後,及久痢,用力多,老人病衰,幼兒氣血不足,多有之。大劑補中益氣湯,升麻用醋炒。《入門》曰︰肺主魄門,肺熱則肛門閉,肺寒則肛門脫,必溫補肺氣,前湯加訶子、樗根皮。以肺與大腸相表里也。如脾胃虛寒,瀉痢而滑脫者,胃關煎加烏梅、五味。脾虛下陷而脫者,補中益氣湯。肝腎陰虛而下陷者,補陰益氣煎。虛中夾火,或熱赤腫痛,補中益氣湯加芩、連、槐花之屬。產後脫肛,六物煎加升麻,或殿胞煎加人參。仍用溫湯洗而收之。有濕熱下墜,疼痛脫肛者,抽薪飲,或大厘清飲。腸風下血脫肛者,人參胃風湯。便秘努掙致脫者,人參固本丸加槐角。兼痔而痛者,四物湯加槐花、黃連、升麻。外煎洗法。寒者,以荊芥、胡蔥煎洗,以伏龍肝、鱉頭骨灰、百藥煎研末,油調敷。熱者。以樸硝、白礬湯洗,以黃柏面、牡蠣粉摻搽。 赤腫痛,以田螺去 ,入冰片,化水搽之。小兒脫肛,鱉頭炙灰涂之。肛頭癢,樸硝煎湯燻洗。
《內經》曰︰下者舉之。徐之才曰︰澀可去脫。治脫肛之法也。古人多用參、 、歸、術、川芎、甘草、升麻之類以升之補之,或兼用烏梅、五味之屬以固之澀之。外仍用燻洗收澀之藥,則無不愈矣。
﹝肛頭癢痛﹞風濕火兼病也,大腸受濕,流注肛頭,則作癢,秦艽羌活湯。得風與濕熱,則生蟲而癢,神應黑玉丹、 蓄湯,外以苦楝根煎湯洗。若蟲蝕其肛,則上唇有瘡,化 丸。大腸有火,則肛門作痛,七聖丸、秦艽白術丸。甚或便燥,腸頭努出,下血,當歸郁李仁湯。
丹溪曰︰凡醉飽入房,忍泄前陰之氣,歸于大腸,木乘火勢,而侮燥金,故火就燥也,大便必秘。其疾甚者,必以苦寒瀉火,以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是其治也。宜秦艽白術丸、寬腸丸、當歸郁李仁湯。
附方
﹝通治﹞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升提﹞舉元煎 見三卷飲食。
﹝通治﹞參術芎歸湯 參 術 芎 歸 草 芍 苓 山藥 升麻
﹝虛寒﹞胃關煎 熟地(三錢) 山藥 扁豆 白術(各二錢) 黑姜炙草(各一錢) 吳萸(五分)
﹝陰虛﹞補陰益氣煎 參 草 陳 柴(各一錢) 熟地(三錢) 山藥 當歸(各二錢)
升麻(五分)
﹝產脫﹞六物煎 熟地(錢半) 白芍 當歸 人參(各一錢) 川芎 升麻(各五分) 炙草(八分)
﹝產脫﹞殿胞煎 當歸(五錢) 芎 桂 苓 草(各一錢)
﹝濕熱﹞抽薪飲 見四卷癇。
﹝濕熱﹞大厘清飲 見四卷泄瀉。
﹝腸風﹞胃風湯 見四卷泄瀉。
﹝努脫﹞人參固本丸 見一卷中風。
﹝痔脫﹞四物湯 地 芍 歸 芎
﹝血熱﹞涼血清腸散 地 歸 芍(各錢半) 芩 連 荊 防 芎 草 升麻 香附(各五分)
﹝血虛﹞秦艽四物湯 四物湯加 秦艽 丹 防 柴 柏
﹝濕癢﹞秦艽羌活湯 羌活(錢半) 秦艽 黃 (各一錢) 防風(七分) 升麻 麻黃 柴胡 甘草(各五分)
紅花 細辛(各三分)
﹝蟲癢﹞神應黑玉丹 皮(四兩) 豬懸蹄(二十五個) 牛角 (三兩) 血余 敗棕(各二兩,炙)
槐角(一兩半) 苦楝根皮(一兩二錢) 雷丸 脂麻(各一兩) 乳香 麝香(各一錢) 酒糊丸。
﹝下蟲﹞ 蓄湯 蓄一握水煎。
﹝蟲蝕﹞化 丸 桃仁 槐子 陳艾(各三錢) 紅棗肉杵丸。
﹝火痛﹞七聖散 郁李仁(一兩半) 羌活(一兩) 大黃(制,八錢) 桂心 檳榔 木香 川芎(各五錢)
蜜丸,白湯下。
﹝肛痛﹞秦艽白術丸 見本卷便血。
﹝下血﹞當歸郁李仁湯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錢) 槐花米(七分) 秦艽 麻仁 當歸尾 生地蒼術(各五分) 大黃(制三分)
﹝熱秘﹞寬腸丸 黃連 枳殼 等分,糊丸。米飲下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