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列證 積聚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振鑒 書名︰厘正按摩要術

    諸有形而堅著不移者為積。諸無形而留止不定者為聚。積在五髒,主陰,病屬血分。聚在六腑,主陽,病屬氣分。《難經》既以積聚分屬髒腑,《巢氏病源》別立癥瘕之病名,以不動者為癥,動者為瘕。亦猶是《難經》積聚之說也。第無形之瘕聚,其散易。有形之癥積,其破難。治之者,辨有形無形,在氣在血,可得其概矣。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掐四橫紋,(三十遍。)運八卦,(八十遍。)掐大腸,(二十四遍。)揉版門,(八十遍。)推補腎水,(一百遍。)天門入虎口,(一百遍。)掐小橫紋。(二十遍。)發熱腹痛,加水底撈明月,(五十遍。)大便秘結,加推六腑,(一百遍。)掐小橫紋,(二十四遍。)揉掐腎水。(各五十遍。)腹痛泄瀉,加揉掐一窩風,(三十六遍。)揉臍及龜尾。(各一百遍。)凡推用蔥姜椒水,用灸法。(見卷二,二十六頁。)

    按《難經》肺之積在右脅下,為息賁;肝之積在左脅下,為肥氣;心之積在臍上,上至心下,為伏梁;脾之積在胃脕,為痞氣;腎之積發于少腹,上至心,上下無時,為奔豚;其見于臍下為癥瘕,癥者按之不移,有血癥、食癥之別;瘕者假物成形,如血鱉石瘕之類。見于胸脅為痞癖,痞為結塊,在肌肉而可見。癖由內著,結隱癖而難求。既分其部,必原所起,其初由外感風寒,內傷氣郁血瘀,食積痰滯,凝結于肓膜,久而盤踞堅牢,以至元氣日衰,攻補為難。如徒以按摩諸法治之,恐難奏效,所貴理其氣,氣行則脈絡通,尤宜調其中,脾運則積滯化。其藥宜辛散溫通,乃能入陰出陽,解散凝聚,李士材有陰陽攻積丸在,然搜逐之中,酌補元氣,務令脾胃氣旺,乃可消磨堅結。但堅頑之積聚,多在腸胃以外募原之間,非藥力所能猝及。宜薄貼以攻其外,針法以攻其內,艾灸以消散固結,佐其所不逮也。(惕厲子)


如果你對厘正按摩要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厘正按摩要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