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列證 癇證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振鑒 書名︰厘正按摩要術

    經言︰二陰急為癇厥。謂少陰氣逆于經而上行,則喉塞音喑而癇發矣。證由心腎虛怯,肝風膽火 逆,痰誕上壅,心包經脈閉阻,猝然暈僕,口眼牽掣,腰背反張,手足抽搐,喊作畜聲。因其相似,分為五癇,以內應五髒也。癇證幼小為多,大人亦有之。經久失調,遂成痼疾,一觸厥氣鼓風,涎沫升逆無制,痰在膈間,則眩微不僕,痰溢膈上,則眩甚而倒。必待其氣反、吐去驚涎宿沫而後甦。內治以清痰火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肺經,(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天門入虎口,(八十遍。)運八卦,(一百遍。)赤鳳搖頭,(五十遍。)按弦搓摩,(二十四遍。)掐威靈穴,(二十四遍。)揉中指,(一百遍。)掐總筋,(二十四遍。)灸昆侖七壯,汗吐法先之。凡推用蔥姜湯,用引痰法,(見卷二,四十頁。)通脈法,(見卷二,四十三頁。)開閉法,(見卷二,三十九頁。)灸法。晝發灸陽蹺,夜發灸陰蹺。(見卷二,二十六頁。)

    按︰石頑謂癇以補腎為本,豁痰為標,其由來不外肝腎龍雷上沖所致。丹溪以癇主痰熱,治以星、半、芩、連主之。熱多者涼膈散加川連、麥冬之屬。痰多者以戴人三聖散吐之。由驚而病者,東垣安神丸平之。總之,癇有陰陽,以先體熱螈 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癇,病在腑則易治。以先身冷不驚掣啼叫而病發,脈沉微者為陰癇,病在髒為難治。目瞪如呆者不治,脈沉實弦急及虛散者皆不治,皆醫者所宜深悉也。(惕厲子)


如果你對厘正按摩要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厘正按摩要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