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濕熱下利

類別︰子部 作者︰元•馬宗素 書名︰劉河間傷寒醫鑒

    《活人書》雲︰傷寒下利多種,須辨陰陽,勿令差互。大抵傷寒下利多種,須看脈與外證。下利脈大者,虛也。脈微弱者,為自止。寒毒入胃,臍下必寒,腹脹滿,大便黃白,或青,或黑,或下利清谷。濕毒氣甚,則下利腹痛,大便如膿血,或如爛肉汁也。得之寒毒入胃,四逆,理中湯、白通湯加附子、四逆湯等。若濕毒下膿血者,桃花湯、地榆湯主之。守真雲︰下利膿血者,如世之谷肉果菜,濕熱甚,則自然腐爛潰發化為水,故食于腹中,感人濕熱邪氣,則自然化為膿血。其熱為赤,熱屬心火故也。其濕為黃,濕屬脾土故也。燥郁為白,屬于肺金故也。濕熱甚于腸胃,怫熱結也。濕主于痞,以氣逆不能宣通,因而以成腸胃之濕也。濕熱相兼。蓋水火陰陽寒熱,猶權衡也,一高則一下,一盛則一衰,豈能寒熱俱盛于腸中,而同為利者乎。若此之謬,世傳多矣,則如熱生瘡瘍。《素問•大奇論》雲︰腸下血,為少陰氣不足,搏為陽氣乘之,熱在下焦,故下見血也。《素問•陰陽別論》雲︰陰結者,便血一升,(陰主血故也。)再結二升,三結三升。(注雲︰二升,謂之再結。三升,謂之三結。)《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大熱內結,注泄不止。熱宜寒療,結復須除,以寒藥下之,結散利止、則通因通用也。


如果你對劉河間傷寒醫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劉河間傷寒醫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