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痿證五

類別︰子部 作者︰明•皇甫中 書名︰明醫指掌

    【歌】諸痿多因肺熱生,故雲痿獨取陽明。分明自是膏粱疾,勿認為風浪立名。

    【論】夫痿有五︰脈、筋、骨、肉、痿蹶是也。古方多以治風之藥通治痿,何其謬也。至丹溪始辨之,以風、痿二證另立篇目,源流不同,治法迥別,此開千古之弊也。丹溪雲︰《內經》謂諸痿起于肺熱。又謂治痿獨取陽明。蓋肺金體燥,居上而主氣,畏火者也。脾土主濕,居中央,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于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則急,肺受熱邪則金失所養,木寡于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故瀉火則肺金清而木不實,何傷脾之有?補腎水則心火降而肺金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而能束骨,關節利矣,治痿之法,莫出于此。然或有濕熱,或痰,或血虛,或氣虛,或死血,或食積,妨礙不得降者,比比皆然,當審而療之,尤當淡薄滋味焉。

    【脈】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于尺,滑疾而緩,或沉而弱。

    虛痿

    大率虛與熱,氣血兩虛者,四物湯加參、 、知母、黃柏。熱多加黃芩。只血虛,四物湯加黃柏、蒼術,(方見血證。)或丹溪補陰丸。(方見火證。)氣虛者,四君子湯加黃柏、知母。(方見脾胃。)

    食積

    食積瘀血妨礙不得降者,四物湯對二陳湯加桃仁、紅花、黃柏、神曲。濕痰者,二陳湯加蒼、白術、芩、柏、竹瀝、姜汁。食積者,二陳湯加蒼、柏、實、曲。(方見血證及痰證。)

    濕熱

    濕熱成痿,二妙散或健步丸。(二方俱見腰痛。)六、七月間濕熱成痿,清燥湯。

    東垣清燥湯

    黃 (一錢半) 蒼術(一錢) 白術(五分) 陳皮(五分) 澤瀉(五分) 人參(三分) 白茯苓(五分) 升麻(三分) 麥門冬(二分) 當歸身(二分) 生地黃(二分) 酒 (一分) 柴胡(一分)黃連(一分) 甘草(二分)

    煎服。


如果你對明醫指掌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明醫指掌》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