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小兒科 癇證

類別︰子部 作者︰明•皇甫中 書名︰明醫指掌

    大抵癇證多端,不出五者︰若面赤目瞪,舌吐心煩者,為心癇;若面青唇青,目上竄,手足攣掣反折,為肝癇;若面黃,腹滿自利,四肢不收,為脾癇;若面白如枯骨,目白反視,驚跳,口吐涎沫,為肺癇;若面黑而晦,振目視人,吐清沫,不動如尸,為腎癇。五髒之癇雖各有主,然不過風、驚、食三者,又不外陰陽二證。陽癇發熱脈浮,溲赤便秘,口中氣熱,其病在腑,易治。陰癇身冷脈沉,口中氣冷,其病在髒,難治。治風癇,則先散風。治驚癇,則先利驚。治食癇,則先消導,續以定癇等劑主之。

    化風丹

    涼風化痰,退熱定搐,治風癇先宜此藥。

    膽星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人參 川芎 荊芥 粉草(各一錢) 全蠍(一個)

    上為末,煉蜜為丸,皂角子大,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比金丸

    治驚癇先用此藥。

    人參 琥珀 茯苓 朱砂 遠志(姜制,取肉炒) 天麻 南星 川芎 菖蒲 青黛(各一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薄荷湯下。

    虎楮丸

    治驚癇邪氣入心。

    虎楮(細研) 遠志(姜制) 犀角(銼) 大黃(煨) 菖蒲 麥冬(等分) 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湯下。


如果你對明醫指掌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明醫指掌》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