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熱徹標形必定稀,根紅色澤滿而肥。清便自可身無羌,飲食如常不用醫。出不快時尤可發,密宜解毒勿教遲。鮮紅恐後翻成紫,泄痢須知里氣虛。五六日來生癢塌,切牙寒噤異功宜。瘡稠力薄難肥滿,大劑參歸及桂 ,紫草川芎香白芷,更加糯米復何疑。青干黑陷溲便澀,可用宣風急下之。身熱煩渴微腹滿,喘而便秘面紅 ,心煩悶亂溲黃赤,利水還須導赤除。七八日來猶發熱,內因熱盛外蒸皮,故使斑瘡痂不著,宣風散子入生犀。耳居反熱知歸腎,黑陷分明有死期。百祥丸瀉膀胱火,下後身溫飲水奇,急用溫脾為上策,十中一二可扶持。
【論】夫痘瘡皆由子在母胎中受其三穢液毒,停蓄髒腑,皆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之所作。因小兒真氣既盛,正氣初旺,邪無所容,或風寒傷于表,食飲傷于里,其毒由是發焉。故因外者治外,因內者治內,內外皆和,其痘自出。至于惡寒者發之,表太熱者奪之,里渴者清之,秘者通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熱者和之,不可執一,大抵如傷寒隨經用藥,最為高論。若輕者,發熱四、五日;熱徹始出,其瘡必稀,故前後心無,頭面稀少,明潤光澤,作三、四次出,無內外邪證,便溺如常,飲食如故,此受之最輕也,不用服藥自已。其一熱便涌出,密如針頭,不分根腳,尚有表邪,時忽泄利嘔逆,飲食不進,或煩悶不安,或狂躁不寧,大、小便秘澀不通,瘡色鮮紅,或灰白而不澤,或隱隱在于皮膚中,或咳嗽鼻噴不止,或腰痛不能立起,耳居反熱,身體反冷,惡寒振栗,切牙,癢塌,燥渴不止,黑陷青紫倒靨,此皆沉重之候也。
必審其寒、熱、虛、實而調之,則無不效矣。大抵寒為虛,熱為實。氣虛寒則宜溫補,氣實熱則宜清涼,血虛則宜補血,血熱則宜解毒,必取其氣血中和,無過不及可也。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出不快,昏暗陷頂,皆表寒而虛。二便清,飲食不化,身涼,手、足、口氣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皆里寒而虛。此表、里虛寒之證,急宜溫脾胃,補氣血,當用參、 、四物、木香、肉桂等藥,以助貫膿收靨。夫表虛者,以補氣為主而補血次之。里虛者,于補血之中而兼補氣。苟能補氣,而脾胃自壯,胃氣隨暢,在後必無陷伏之憂;既能補血,則氣血周流,送毒出盡,不致凝滯,在後必無癢塌之患。凡紅紫干滯,黑陷焦枯者,皆表熱而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干,氣熱唇燥,煩渴者,皆里熱而實。此表、里實熱之證,急宜涼血解毒,當用化毒湯、紅花、紫草、黃芩、牡丹皮、蟬蛻、鼠粘、荊芥之類。如表熱者,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里熱者,則重于解毒而兼清涼,或在二、三日之前,熱毒盛者,微下之亦可。蓋涼血不至紅紫,解毒則免黑陷。故表虛不補,則成外剝;里虛不補,則成內攻;表實過補,則不結靨;里實過補,則發癰毒,所以痘證變遷無常,若色一轉,又當變通,不可拘于一定也。
氣虛
凡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 白,飲食減少,四肢倦而睡臥安靜,便清自調,虛證無疑。未見點前,用參 飲加輕劑發散,如︰紫甦、防風、白芷。見點之後,用參 飲加輕劑開提,如︰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參 飲,隨病加減處治。七、八日漿足之後,保嬰百補湯調養氣血而已。此證末梢,塌陷黑靨者,多用木香異功散收功。
血熱
凡血熱之證,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日夜啼哭,睡臥不寧,好睡冷處,小便赤澀,熱證無疑。未出之前,治從升麻葛根湯或升麻流氣飲,雖皆可服,縱不若十神解毒湯為穩。既出至見點三、四日後,熱證悉平,勢將行漿,從太乙保和湯加減。八、九日漿足之後,則有保嬰百補湯調養之。
毒盛
凡熱毒壅遏之證,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皮燥,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譫語,睡臥不寧,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面浮眼脹,多啼多怒,的系熱毒壅遏。未見點時,先須升麻葛根湯一服,隨服羌活散郁湯。
至見點三日之內,諸證悉平,勢將行漿,則服益元透肌散加減。漿足之後,即服保嬰百補湯調養而已。六、七日外,有紫黑干枯及青灰干白陷者,則有奪命、大造、百祥、牛李、豬尾、宣風、獨聖等方,皆可審用。惟曾經泄瀉,有木香異功證,則從木香異功散治之。
參 保元湯
治氣虛痘證。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 官桂(三分)
上銼,加生姜三片,糯米一撮,水煎,入人乳溫服。
按︰參、 、甘草性味甘溫,專補中氣之虛,而又加官桂以制其血。血在內,引而出之;血在外,引而入之。參、 非桂之逐血引導,則不能獨樹其功也。又加生姜、糯米,以助參、 之力。
十神解毒湯
治血熱痘證,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反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抑,則郁于髒腑,或肚痛腹脹,內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內外分消,用之為當?
生地 丹皮 赤芍 歸尾 紅花 川芎 桔梗 木通 連翹 腹皮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咽痛,加甘草、荊芥、鼠粘子;口渴煩躁加麥冬、天花粉;大便秘加枳殼、前胡、酒蒸大黃;小便短澀,睡臥不寧,譫語加山梔、竹葉、燈心;發斑加玄參、犀角、紫草。
羌活散郁湯
治毒盛壅遏喘脹,或為風寒外搏者。
羌活 防風 白芷 荊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紫草 甘草 連翹 惡實 大腹皮
上為粗散,水一鐘,燈心十四睫,煎六分,溫服。
太乙保和湯(又名紫草透肌湯)
專治血熱痘證。服十神解毒湯後,熱證悉去,內外和平,見點三日之後,不易長大,用之則能保和元氣,活血解毒,助痘成漿。
紫草 川芎 山楂 桔梗 人參 甘草 生地 紅花 木通 糯米 生姜 燈心
升麻葛根湯
治痘初發熱疑似之間。
葛根 升麻 甘草 芍藥
生姜煎服。
益元透肌散
專治壅熱痘證。服羌活散郁湯後,壅證悉開,氣血和平,見點三、四日後不肥大,不成漿者,用之則能勻氣解毒,透肌達表,領出元陽,助痘成漿而易結膿窠也。
鼠粘 蟬蛻 陳皮 桔梗 木通 山楂 川芎 紫草 人參 甘草
大棗、燈心,煎服。
異功散
治表虛癢塌,內虛泄瀉,寒戰切牙,頭溫足冷。
木香 官桂 人參 附子 當歸 白術 茯苓 陳皮 濃樸 丁香 肉果 半夏
木香散
治痘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
木香 丁香 人參 甘草 茯苓 腹皮 桂心 青皮 前胡 訶子 煨姜 大棗
保嬰百補湯
治痘瘡八、九日漿足之後別無他證,以此方調養氣血,資補脾胃。若有別證,隨虛實加減。
當歸 芍藥 熟地 山藥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黃 大棗
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