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茶調疏肝散七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庭鏡 書名︰目經大成

    夏枯草(四兩) 香附子(二兩) 甘草(一兩) 山梔仁(五錢)

    目楮夜痛,淚出不止,及點服苦寒之藥反甚者,此方如神。

    楮痛泣出,皆肝候也,理當瀉火,不效則止,安得反甚?蓋夜為陰涼,藥又屬陰,所謂寒水太過,復則大風故爾。夏枯草四月開花,夏至則枯,秉陽氣最純,故治厥陰虛痛如神者,以陽配陰也。香附、甘草,木根于土,栽者培之之義。且木能勝土,用防未然。其山梔、清茶,一瀉曲直之火,不致動搖為風,正所以疏肝也。故名。

    茶本食物清品,名人賞識頗多。閱《茶經》、《茶譜》、《茶錄》暨諸詩歌可見。不知質固芳潔,釋滯滌煩,而性實苦寒,伐胃消腎,愈精者力愈猛。非飽膏粱濃味,不可當其鋒鏑。儉素之士,飯後一二甌足矣。若以書齋供具,汲泉添火,無夜無明,或洞簫檀板,資其逸 ,一曲七碗,未有不耗元神。雖客散甘涼少留舌本,小便不禁者有之,清宵無寐者有之,甚則咽疼咳緊,胸腹虛膨,谷食漸減,面色如金,其不為腐腸物也幾希。今親友會晤,願並前說,相告,攝生養重,諒有同心也。雖然,余平生知已,大半都由茶酒,倘為東道主,拘此不令盡歡,恐交疏隙起,其賈禍較嗜斯二者更深耳。

    詩曰︰木嫌蔽密喜蕭疏,一夜膏霖死復甦,固所山梔香附草,茶澆不慮夏中枯。


如果你對目經大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目經大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