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風緩(附痿證) 附︰痿證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潔 書名︰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

    痿證方論

    《內經》曰︰肺熱葉焦,五髒因而受之,發為痿蹶。心氣熱生脈痿,故脛縱不任地;肝氣熱為筋痿,故宗筋弛縱;脾氣熱生肉痿,故痹而不任;腎氣熱生骨痿,故足不任身。然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者,五髒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雲雲。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或曰︰手陽明大腸經,肺之腑也。足陽明胃經,脾之腑也。治痿之法,取陽明一經何也?願明以告我。丹溪先生曰︰《內經》雲︰諸痿生于肺熱,只此一句,便見治法大意。經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此固是就生克言補瀉,而大經大法,不外于此。東方木,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腎也。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腎雖有二,水居其一。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故經曰︰一水不勝二火,理之必然。肺金體燥而居上,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濕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木寡于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于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矣。瀉南方,則肺經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于此。駱隆吉亦曰︰風火既熾,當滋腎水。東垣先生取黃柏為君,黃 等補藥之輔佐,以治諸痿而無一定之方。有兼痰積者,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挾氣者,臨病制方,其善于治痿者乎!雖然藥中肯綮矣,若將理失宜,聖醫不治也。天產作陽,濃味發熱,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

    丹溪雲︰痿證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有濕熱、濕痰、氣虛、血虛、淤血。濕熱,東垣健步丸加燥濕降陰火藥,蒼術、黃芩、黃柏、牛膝之類。濕痰,二陳東加蒼術、白術、黃芩、黃柏、竹瀝、姜汁;氣虛,四君子東加黃芩、黃柏、蒼術之類;血虛,四物東加黃柏、蒼術煎送補陰丸。(方見虛損門。)亦有食積、死血妨礙,不得下降者,大率屬熱。用參術四物湯、黃柏之類。

    清燥湯(東垣方) 治溫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 (一錢半) 蒼術(一錢) 白術 橘皮 澤瀉(各五分) 五味子(九個) 人參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曲末 豬苓 酒黃柏(各二分) 柴胡黃連 甘草(炙。各一分)

    上 咀。每半兩,水煎,空心熱服。

    健步丸 治膝中無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得伸,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 柴胡(各半兩) 防風(三錢) 川烏頭(一錢) 炒滑石 炙甘草(各半兩) 防己(一兩)苦參(一錢,酒制) 肉桂(半錢) 瓜蔞根(半兩,酒制) 澤瀉(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風湯,空心送下。

    愈風湯(方見風門。)

    二陳湯(方見瘧門)、四君子湯、四物湯(方並見虛勞門。)

    謹按︰風痿之別,痛則為風,不痛則為痿。經曰︰痛則為實,不痛則為虛。曰風、曰痿,虛、實二者而已矣。東垣曰︰氣盛病盛,氣衰病衰。何則?人之氣血充實,而風寒客于經絡之間,則邪正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氣血弱虛,而痰火起于手足之內,則正不能勝邪,而痿痹作矣。丹溪先生曰︰痿癥,切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蓋以風為實,而痿為虛也。曰散邪,曰補虛,豈可紊亂矣乎?


如果你對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