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解利傷寒七

類別︰子部 作者︰金•張從正 書名︰儒門事親

    夫冒風、時氣、溫病、傷寒,三日以里,頭痛身熱惡寒,可用通聖散、益元散各五、七錢,水一大碗,入生姜十余片,蔥白連須者十余睫,豆豉一撮,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熱,先以多半投之;良久,用釵子于咽喉中探引吐了,不宜漱口;次用少半,亦稍熱投之,更用蔥醋酸辣湯投之,衣被蓋覆,汗出則愈矣。如遇世亂,《內經》曰︰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火氣太盛,肺金受邪,上應熒惑,大而明現,若用辛涼之劑解之,則萬舉萬全也。若遇治世人安,可用升麻湯、葛根湯、敗毒散,辛溫之劑解之。亦加蔥根白、豆豉,上涌而表汗。《內經》曰︰因其輕而揚之。揚者,發揚也。吐汗發揚寒熱之邪。既吐汗之後,必大將息,旬日之後,其邪不復作也。又一法,或于無藥之處,可用酸齏汁一大碗,煎三、五,去菜葉,猛服訖;少間,用釵子咽喉中探引吐了,如此三次;後煎蔥酸辣湯投之,以衣被蓋覆,汗出則解。《內經》曰︰酸苦涌泄為陰。涌者,吐也。傷寒三日,頭痛身熱,是病上也。在上者,固宜涌之,然後以淡漿粥養之,一、二日則愈矣。

    又一法,可用不臥散解之,于兩鼻內聞之,連嚏噴三、二十次,以衣被蓋覆。用此藥時,當于暖室中,嚏罷,以酸辣漿粥投之,汗出如洗。嚏噴者,用吐法也。此法可與雙解散為表里也。

    又有導引一法,可于一閑處用之。先教病患盤腳而坐,次用兩手交十指,攀腦後風池風府,二穴乃是風門也;向前叩首,幾至于地,如此連點一百二十數;急以蔥醋粥辛辣湯投之,汗出立解。

    傷寒、溫疫、時氣、冒風、中暑,俱四時不正之氣也。人若初感之,皆頭痛、惡寒、身熱,及寒熱往來,腰脊強,是太陽經受之也。《內經》曰︰可先治外而後治內。先用生姜、蔥白、豆豉煎雙解散,上涌及汗出則解。如不解者,至五、六日,或不大便,喘滿 語實熱,兩手脈沉,可用調胃、大、小承氣湯下之,慎不可用銀粉、巴豆霜、杏仁、芫花熱藥,下之則必死。此先治外,而後治內也。如大汗之後,慎不可食葵羹、藿菜及羊、豬、雞、犬、魚、兔等肉。惟不先明,必致重困,後必難治也。傷寒七、八日,發黃有斑,潮熱腹滿者,或痰實作止,雖諸承氣湯下過者,仲景曰︰寸口脈浮滑者,可用瓜蒂散吐之。然傷寒寸口脈浮滑者可用,雜病寸口脈沉者可吐。叔和雲︰寸脈沉兮胸有痰。啟玄子曰︰上盛不已,吐而奪之是也。


如果你對儒門事親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儒門事親》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