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中 瘟痧

類別︰子部 作者︰清•郭士遂 書名︰痧脹玉衡

    寒氣郁伏于肌膚、血肉之間,至春而發,變為瘟癥,是名瘟痧。又暑熱傷感,凝滯于肌膚血肉之中,至秋而發,亦名瘟痧。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不相傳染,時或有之。秋瘟痧毒受病者多,老幼相傳,甚至一家數人犯痧,或一方數人犯痧。其發也,必惡寒發熱。或腹痛,或不腹痛,似瘧非瘧,或氣急發喘,頭面腫脹,胸腹飽悶,或變下痢膿血,輕者牽連歲月,重者危急一時。治宜放痧消食積為主,俟痧毒已泄,然後和解清理,除其寒熱,健脾養血,補其中虛。

    【治驗】

    一洪公震九月,惡寒發熱,吐痰咳嗽,胸中煩悶,口渴舌苔。延余診之,左脈時有歇指,右脈沉而有力。刺痧筋,毒血不流,後臥床不醒,益覺沉重,此誤飲熱湯為害也。用陰陽水一碗,加明礬二分飲之,又用消食去積之藥,加熟大黃一錢,微冷凍飲料之,少愈。次日痧筋復現,刺臂彎一針,十指二十二針,去毒血,用活血解毒藥,諸癥漸松,調理而痊。

    一公震內室,同時惡寒發熱,頭面腫脹,心胸煩悶,似大頭瘟。診之,六脈俱伏,此瘟痧也。放痧不愈,先飲微冷礬湯,次用透竅消毒下氣之劑,加牛膝三錢同煎,微冷凍飲料之,二服全愈。

    一公震次子十月,寒熱如瘧,心腹絞痛,吐瀉不已,六脈沉緊,亦瘟痧為害也。用沉香阿魏丸,清茶微冷下,並和脾宣化飲,入大黃一錢,同煎微冷凍飲料之,次日再服如前,而愈。


如果你對痧脹玉衡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痧脹玉衡》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