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下 痧變腫毒

類別︰子部 作者︰清•郭士遂 書名︰痧脹玉衡

    痧毒不盡,留滯肌肉腠理之間,即成腫毒。宜先放痧,用散痧解毒之藥,以除其根。然後審其毒之所發,照十二經絡髒腑,分陰陽寒熱處治。輕則消之,重則托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若紅腫甚者,屬陽,用忍冬解毒湯,加引經藥以治之。白色不紅,平腫不易起發者,屬陰,用參歸化毒湯,加引經藥以托之。毒有半陰半陽,用活絡透毒飲,加引經藥透之。穿破之後,皆用神仙太乙膏貼之。若腫毒無膿,止有毒水流出,或膿少血多,用飛龍奪命丹,研碎些須,填太乙膏中,拔去毒水血膿後,單用太乙膏貼之。毒口難收,用紅肉散摻之。肉黑者,用代刀散,以棉花絮微摻之,即變紅色,貼膏自愈。

    【治驗】

    一姜雲衢遍身疼痛,背發一毒,黑爛痛苦。求余視,診之,脈沉微,指頭黑色而惡熱飲,此痧變惡毒,用冷圍藥而成背疽也。令去其圍藥,放痧訖,俟痧氣已絕,用參 姜桂熟附子溫托之,外敷以代刀散,黑變紅色,貼太乙膏而痊。

    一甦成中長子,暑月吐瀉,腹中絞痛,刮痧痛止,兩臂紅腫且癢。求余一方,用香薷飲一劑而痊。

    一葛弘先內室痧痛,不吐不瀉,盤腸絞絞,疼痛難忍,放痧後,頭頂生毒,出膿而愈。

    一趙公琰,寒熱頭眩,心胸煩悶,刮痧而愈。肛門邊發余毒出膿成漏,為終身之疾。


如果你對痧脹玉衡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痧脹玉衡》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