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經分篇,非皆經病也。
六經之病,總統于太陽一經,其不入髒腑,而但在經脈者,雖遍傳六經,而未經汗解,則必有太陽之表證。既有太陽表證,則不拘傳至何經,凡在六七日之內者,中風俱用桂枝,傷寒俱用麻黃。此太陽之經病,而實統六經之經病,不須另立六經之法也。惟陽盛亡陰而入陽明之腑,陰盛亡陽而入太陰之髒,他經之里證已作,而太陽之表邪未罷,此在太陽,則為壞病,而在諸經,則為本病。故于太陽,立壞病之門,而于太陽之外,又設諸經之篇。
陽明篇,全言腑病。陽明之經病,如葛根湯證,乃腑病之連經,非第經病也。若桂枝、麻黃二證,則太陽之所統,而復述于陽明者也。
三陰篇,全言髒病。太陰之桂枝、少陰之麻黃細辛、厥陰之麻黃升麻諸證,皆髒病之連經,非第經病也。
少陽篇,半言髒病,半言腑病。少陽居半表半里之中,乃表里之樞機,陰陽之門戶,陽盛則入腑,陰盛則入髒。少陽之經病,如小柴胡湯證,乃髒病腑病之連經,非第經病也。蓋其胸脅痞硬,是陽明、太陰俱有之證,緣其髒腑脹滿,雍礙膽經降路,經腑郁迫,故心脅痞硬。而其寒熱往來,吐利並作,寒多則太陰病,熱多則陽明病,吐多則陽明病,利多則太陰病。若但在少陽之經,而不內連于髒腑,不至如柴胡諸證之劇也。若麻黃一證,則太陽之所統,而復述于少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