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亦太陽之病,外感于風寒者也。或緣于傷寒之多汗,或緣于產後之亡血。筋脈枯焦,固屬陰虛,而汗血被奪,實為陽弱。切當照顧中氣,不可恣用陰涼,緣為汗血失亡,虛者十九也。
痙病一
【 】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
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風傷衛也。風性柔,名曰柔痙。
痙病二
【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寒傷營也。寒性剛,名曰剛痙。
痙病三
【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汗多耗其津血,筋脈失養,因感風寒,即成痙,痙病之原如此。
痙病四
【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頭熱,面赤,目赤,頭搖,口噤,脊背反張者,是為痙病。緣筋統于肝,肝血虛燥,風動筋縮,故頭搖口噤。太陽行身之背,膀胱,津液之腑,津亡筋燥,故脊背反折。
痙病五
【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
營虛則發熱,衛虛則脈沉細。
痙病義詳《金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