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疹余毒之病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傅仁宇 書名︰審視瑤函

    東垣李明之曰。諸 疹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之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而動作生焉。饑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質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胎之處。命宗所謂玄牝玄關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時發。或因乳食內傷。或因濕熱下溜。營氣不從。逆于肉理。所僻伏者。乃為所發。初則膀胱壬水挾脊逆流。而克小腸丙火。故頸項以上先見也。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以上次見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以下後見也。至此則五髒六腑皆病也。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二十一日而愈者。七日為火數故也。愈後或有疽病瘡者。是皆余毒尚在。今其病目者亦然。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 湯主之。此藥功非獨能于目。蓋專于 者之藥也。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四時加減。

    羚羊角散(治小兒 痘後。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草決明 芒硝 升麻 防風 車前子 黃芩 黃 大黃 羚羊角(將角細銼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煎至半鐘。去滓溫服。

    上方以羚羊角主明目為君。升麻補足太陰以實內。逐其毒也。黃 補手太陰以實外。御其邪也。為臣。防風升清陽。車前子瀉濁陰。為佐。草決明療赤痛淚出。黃芩、大黃、芒硝用以攻其固熱。為使。然大黃、芒硝乃大苦寒之藥。智者當量其虛實。以為加減。未滿二十一日而疾作者。消毒化 湯主之。

    消毒化 湯(治小兒 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余證同上。)

    柴胡 本 生地黃 連翹 細辛 黃柏(酒制) 川黃連 當歸 甘草(各四分) 花粉 吳茱萸 白術 甦木 陳皮 干葛根(各二分) 麻黃 防風 升麻 川羌活(各五分) 黃芩(酒制) 蒼術(泔水制) 川芎(各三分)

    上銼劑。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溫服。

    上方功非獨能于目。蓋專于 而置也。今以治 之劑治目者。以其毒尚熾盛。又傍害于目也。夫 疹之發。初在膀胱。壬水克小腸丙火。羌活。 本。乃治足太陽之藥。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細辛主少陰之藥。故為君。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為臣。麻黃、防風、川芎。升發陽氣。祛諸風邪。葛根、柴胡。解利邪毒。升麻散諸郁結。白術、蒼術。除濕和胃。生甘草大退諸熱為佐。氣不得上下。吳茱萸、陳皮通之。血不得流行。紅花、甦木順之。當歸愈惡瘡。連翹除客熱。故為使。此方君臣佐使。逆從反正。用藥治法俱備。通造化。明藥性者。能知也。如未見 疹之前。小兒耳尖冷。呵欠。睡中驚。噴嚏。眼澀。知其必出 者。急以此藥投之。甚者則稀。稀者立已。已後無復出之患。


如果你對審視瑤函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審視瑤函》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