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 溫瘟不同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雷豐 書名︰時病論

    溫者,溫熱也;瘟者,瘟疫也;其音同而其病實屬不同。又可《瘟疫論》中,謂後人省 加 為瘟,瘟即溫也。鞠通《溫病條辨》,統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為一例。兩家皆以溫瘟為一病。殊不知溫熱本四時之常氣,瘟疫乃天地之厲氣,豈可同年而語哉!夫四時有溫熱,非瘟疫之可比。如春令之春溫、風溫,夏令之溫病、熱病,長夏之暑溫,夏末秋初之濕溫,冬令之冬溫,以上諸溫,是書皆已備述,可弗重贅。而鞠通先生之書,其實為治諸溫病而設也。至于瘟疫之病,自唐宋以來,皆未詳細辨論。迨至明末年間,正值凶荒交迫,處處瘟疫,慘不堪言,吳又可先生所以著《瘟疫論》一書。所謂邪從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內不在髒腑,外不在經絡,舍于伏脊之內,去表不遠,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為半表半里,即《針經》所謂橫連膜原是也。其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初得之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頭痛身疼,晝夜發熱,日晡益甚者,宜達原飲治之。咸豐八載,至同治紀元,吾衢大兵之後,繼以凶年,沿門合境,盡患瘟疫。其時豐父子延醫用方,皆宗又可之法也,更有頭面頸項,頰腮並腫者,為大頭瘟。

    發塊如瘤,遍身流走者,為疙瘩瘟。胸高脅起,嘔汁如血者,為瓜瓤瘟。喉痛頸大,寒熱便秘者,為蝦蟆瘟(一名捻頸瘟)。兩腮腫脹,憎寒惡熱者,為鸕 瘟。遍身紫塊,發出霉瘡者,為楊梅瘟。小兒邪郁皮膚,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者,為葡萄瘟,此皆瘟疫之證,與溫病因時之證之藥,相去徑庭,決不能溫、瘟混同而論也。因憶又可著書,正崇禎離亂之凶年;

    鞠通立論,際干嘉升平之盛世;一為瘟疫,一為溫熱,時不同而病亦異。由是觀之,溫病之書,不能治瘟疫;

    瘟疫之書,不能治溫病。故凡春溫、風溫、溫病、暑溫、濕溫、冬溫,字必從 。瘟疫、大頭、疙瘩、瓜瓤、蝦蟆、鸕 、楊梅、葡萄等瘟,字又從 。溫、瘟兩字,判然不同,而況病乎!知我者,幸弗以豐言為河漢也。


如果你對時病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時病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