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通治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龔廷賢 書名︰壽世保元

    神仙萬億丸

    朱砂 巴豆(去殼) 寒食面上先將朱砂研爛。即將巴豆同研極細。卻以寒食面好酒打成糕。入藥中。仍同研百余下再揉和為丸。如黍米大。所服不過三五七丸而已。看虛實加減。照後引下。

    一感冒風寒。姜蔥湯下。出汗。一內傷飲食。清茶下。

    一心痛。艾葉煎湯。入醋少許送下。一伏暑熱。冷水送下。

    一心膨氣脹。淡姜湯送下。一霍亂吐瀉。姜湯下。

    一痢疾。空心。茶清下。一肚腹痛。熱茶送下。

    一瘧疾。姜湯下。一急慢驚。薄荷湯送下。

    一切雜癥。茶清下。

    太乙混元丹

    紫河車(曬干三錢) 白梅花(三錢) 辰砂(一兩甘草一兩水煮半日去甘草) 滑石(六兩用牡丹皮二兩水煎去丹皮煮水干為度) 香附米(一兩蜜水煮透) 粉草(二兩) 甘松(四錢) 莪術(火 三錢) 砂仁(去皮三錢) 益智(去殼六錢) 山藥(姜汁炒二錢半) 人參(去蘆一錢)黃 (蜜炙一錢) 白茯苓(三錢) 白茯神(去皮木二錢半) 遠志(甘草泡去心一錢半) 桔梗(去蘆一錢) 木香(一錢) 麝香(三分) 牛黃(二分) 天竺黃(一錢) 一方。無混元衣、梅花。

    上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金箔為衣。每服量大小加減。小兒大人婦女諸病。

    並皆治之。

    一中風痰厥。不省人事。姜湯研下。一傷寒夾驚發熱。姜蔥湯研下。宜出汗。

    一停食嘔吐腹脹。大便酸臭。姜湯下。一霍亂。紫甦、木瓜湯下。泄瀉。米湯下。

    一赤白痢。陳倉米湯下。一咳嗽喘急。麻黃、杏仁湯下。

    一積聚腹痛。姜湯下。一蟲痛。苦楝根湯下。

    一疝氣偏墜。大小茴香湯下。一夜啼不止。燈草灰湯下。

    一急驚搐搦。薄荷湯下。一慢驚。人參、白術湯下一大便下血。槐花、陳倉米湯下。

    一小便不通。車前子湯下。

    一夜出盜汗。浮小麥湯下。一發熱。金錢薄荷湯下。

    一痘疹不出。升麻湯下。一中暑煩渴。燈心湯下。

    一疳熱身瘦肚大。手足細。或淋或瀉。或腫或脹。或喘或嗽。陳倉米湯下。

    一論小兒諸病。有余壯盛者。宜服萬億丸。小兒諸病不足虛弱者。宜服

    雄黃解毒丸

    雄黃(二錢半) 郁金(二錢半) 巴豆(二十四個去油)

    上為末。醋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熱茶清吞下。

    一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弓角反張。不省人事。茶清吞下。

    一小兒急驚風痰熱等癥。加牛黃五分。硼砂一錢。水糊丸。薄荷湯下。

    一纏喉風。急喉閉。每七丸。研化。以熱水研白梅花調下。或熱茶下。即甦。熱則流通之意。纏喉風卒死。心頭猶溫者。灌下即甦。

    一瘧疾中有癖。用沉香磨水。泄下黑血如泥。極臭。立效。一諸積下利。煎五苓散下之一疔瘡。加全蠍一錢。皂角一錢。麝香少許。滴水丸。每服二十丸。茶下。若始不覺是疔瘡不曾發汗。過數日方知。則寒熱體痛皆罷。毒氣入里。須用利藥。使內中毒氣下泄。此藥主之。

    一瘰 瘡。加斑蝥七個。去翅足。糯米炒。冷茶下。一切熱毒壅盛。又能取積消食下熱。茶下。

    小兒五宜

    一小兒分娩。初離母體。口有穢毒。啼聲未發。急用軟綿裹指。拭去口中惡汁。倘或不及。

    預煎甘草黃連濃汁灌之。待吐出惡沫。方與乳吃。或用好朱砂。水飛過。煉白蜜調和成膏。

    如小豆大。乳汁化服。三日內止進三粒。以除胎毒痘疹之患也。

    一初生三五日。宜綁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癇。

    一乳與食。不宜一時混吃。使兒生疳癖痞積。

    一兒衣宜用年老人舊裙舊褲。改作小兒衣衫。切不可制 絲綾羅氈絨之類。與小兒穿。

    一兒生四五個月。止與乳吃。六個月以後。方與稀粥哺之。周歲以前。切不可吃葷腥。

    並生冷之物。令兒多疾。若待二三歲後。髒腑稍壯。方與葷腥庶可。若到五歲後。食之尤嘉。

    洗兒法

    凡初生兒洗浴。不可先斷臍帶。候洗了方斷。不致水濕傷臍。可免臍風臍瘡等癥。浴兒調和湯水。須看冷熱得宜。不可久浴。久浴傷風寒。夏不可久浴。久浴則傷熱。浴時當護兒背。

    免邪風侵入。不使發熱成癇疾。用五根湯洗。以免瘡疥之患。

    五根湯

    桃根 柳根 梅根 槐根 桑根 加苦參、白芷同煎。

    上每味一兩。洗淨切碎。用水煮去渣。加豬膽汁一枚。候水溫洗。

    斷臍法

    一小兒初生。洗訖斷臍。不可用刀割。以軟絹裹臍。或膈單衣咬斷。蓋臍不可太長。又不可太短。只取兒足掌長。如長引外風。則成臍風之患。短則傷髒內痛。面青啼呼。臍帶中有穢蟲。宜急撥去。不然入腹成疾。


如果你對壽世保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壽世保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