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眩耳聾口苦咽干胸痛脅痞嘔吐泄利
少陽經在陽明之次,陽明表邪不解,以次內傳,三日則及少陽。其經自頭下項,行身之側,由胸而走脅肋,歸癸水而化相火。病則經氣不降,逆克戊土,戊土被賊,不得下行,遂與少陽之經,彼此纏迫,故有心胸痞塞,脅肋 滿之證。相火上炎,濁氣升突,故有口苦咽干,目眩耳聾之條。胃腑被逼,不能容納水谷,故作吐泄。少陽居表里之間,陰陽之界,陽盛則傳于腑,陰盛則傳于髒。溫疫營郁熱旺,髒寒不作,但有陽盛而傳腑者,未有陰盛而傳髒者。緣溫疫之病,熱在營血,而營血之熱,全因相火之郁。傷寒中風,寒熱往來之證,至此則第苦熱來而不病寒來,以其相火郁隆,寒不勝熱也。
柴芩栝蔞芍藥湯
柴胡三錢 黃芩二錢 半夏二錢 甘草一錢,生 生姜二錢 大棗三枚 栝蔞根三錢 芍藥三錢
流水煎半杯,熱服,覆衣。
治少陽疹病,目眩耳聾,口苦咽干,胸痛脅痞者。
大柴胡加元參地黃湯
柴胡三錢 黃芩二錢 半夏二錢 芍藥二錢 枳實一錢 大黃二錢 生姜二錢 大棗二枚 元參二錢 生地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溫服,分二次。
治少陽疹病,半入陽明胃腑,嘔吐泄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