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卷四 目病解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黃元御 書名︰素靈微蘊

    玉楸子中外條固,夙無苛殃。甲寅八月,時年三十,左目紅澀。三日後白楮如血,周外腫起,漸裹黑珠,口干不飲,並無上熱煩渴之證。延一醫診之,高冠嚴色,口沫泉涌,以為大腸之火,用大黃黃連下之,不泄。又以重劑下之,微泄,不愈。乃意外有風寒,用滾茶一盆,覆衣燻蒸,汗流至踵,不愈。有老嫗善針,輕刺白珠,出濁血數十滴如膠,紅腫消退,頗覺清朗,前醫猶謂風火不盡,飲以風燥苦寒數十劑, 漸有飛白拂上,如輕霧蒙籠。伊謂恐薄翳漸長,乃用所謂孫真人秘方, 名揭障丹,一派辛寒,日服二次。又有燻法,名沖翳散,藥品如前,煎湯熱覆,含筒吹燻,取汗如雨,每日一作。如此半月,薄翳漸長漸昏,蟹楮突生外眥,光流似電,脾陽大虧,數年之內,屢病中虛,至今未復。

    此緣陽泄土敗, 木陷火虧。 金匱真言論︰東方色青, 入通于肝, 開竅于目。 《靈樞• 脈度》︰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目官于肝而實竅于心,解精微論︰心者,五髒之專精,目者,其竅也。蓋肝藏魂,肺藏魄,腎藏精,心藏神。腎為陰,心為陽,五行之性,陰靜而陽動,靜極則陰凝而為精,動極則陽發而為神。方其半靜,精未凝也,而精之陰魄已結,方其半動,神未發也,而神之陽魂先生。 《關尹子》︰精者魄藏之,神者魂藏之,即此理也。陰靜則精凝而為幽,陽動則神發而為明,神魂者,肝心之陽,故並官于目。心以丁火而含陰根,降則化水,腎以癸水而含陽根,升則化火。火降而化濁陰,必由心而之肺,水升而化清陽,必由腎而之肝。有陽必升,無陰不降,升則下濁,降則上清。陰濁則暗,陽清則光,清陽之位,微陰不存,而後神魂發露而為明也。清陽上升,必由于脈,脈之沉者為經,浮者為絡。頭上經絡,清升濁降,是謂純陽,而諸脈皆屬于目。 《靈樞•邪氣腑腑病形》︰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孔竅,其精氣上走于目而為楮,是周身之陽,無不由脈而上升于目也。而諸脈之升,則由于心,以心主脈而竅于目,故諸脈在胸則皆屬于心,在頭則皆屬于目,心目者,同為宗脈之所聚也。陽由脈升,則清明在上,以神生于陽而陽旺于火。少陰者,君火也,太陽者,寒水也,少陰以君火主令,降則下溫而不寒,太陽從寒水化氣,升則上清而不熱。君火之降,必協甲木,甲木化氣于相火,君令臣隨,自然之理。君相之降,司之于金,金主收而水主藏,收令旺則君相之火由金而歸水,神交于精。深根寧極,而後太陽之上升者,清虛而不亂,火清則神宇泰定,而天光發矣。手大陽以丙火而化寒水,升則火清。金氣不降,則君火上炎而刑金,相火秉令,甲木亦逆,肺金被克,收令不行。火隨經上,營血沸騰,白楮紅腫,陽光散亂。清氣陷遏,濁氣郁升,雲霧迷漫,乃生翳障。火退清升,雲消霧散,翳障自平。陽衰氣滯,雲翳不退,障其神明,神虛不能外發,久則陽氣陷亡,神去而明喪矣。

    左目者,陽中之陽也。陰陽應象論︰天不足西北,故西北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地不滿東南,故東南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 陽者其精並于上, 則上明而下虛,故其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陰者其精並于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以東方者,金水既衰,木火方旺,清陽當令,神魂暢發,此升魂所以為貴而降魄所以為賤也。而陰魄右降,陽魂左升,全賴中氣之運。中氣運轉,胃降脾升,則金收西北,陰從魄斂,木生東南,陽自魂發,濁陰歸地,清陽上天, 《亢倉子》所謂清而能久則明也。陽衰土濕,中氣莫運,則升降遲滯,四維不轉,水陷火逆,是以目病。水陷則乙木與庚金不升,火逆則甲木與辛金不降。木主血,金主氣,乙木庚金不升,則氣血之清者下陷,甲木辛金不降,則氣血之濁者上凝,翳膜凝結。中氣未敗,俟其濁降清升,則明復翳退,弗為害也。乃火已降矣,猶以苦寒泄于下,辛燥汗于上,內外鏟削,元氣敗竭。辛金甲木,永不能降,庚金乙木,永不能升,則陽常下陷而陰常上逆。頭上經絡,濁陰沖塞,氣血凝澀,津液堙瘀,翳障層生。陽神蔽錮,而光明損矣。

    《靈樞•決氣》︰氣脫者,目不明。氣統于外而根于中,人身下則腎氣,上則肺氣,中則胃氣,外則衛氣。氣盛于外,故悉統于衛,而衛生于谷,故並根于中。衛氣夜行于陰,晝行于陽,常隨中氣出入。其行于陽也。平旦寅初從足太陰之經而出于楮明,楮明在目之內眥。故目張而能視。衛出于目,則上下中外之陽隨而俱升,陽盛則日月淑清而揚光矣。中氣亡泄,諸陽俱敗而不升,故目不明也。五髒生成論︰肝受血而能視,以血藏溫氣,升則化火,魂舍于血而神生于魂也。二十難︰脫陰者目盲,以陽根于陰,陰脫則陽根絕也。而究其根本,悉關中氣。

    後世庸工不解,或謂火盛,或謂陰虛,是以天之中央在燕之北與越之南也。至于火退昏翳,全由陽敗,而再服清潤,不亦謬乎。眼科如《原機啟微》 ,一字不通。張子和、劉守真之論,更屬荒誕。薛立齋妄載《醫案》之中,趙養葵、呂用晦等謬加贊揚。繼以《證治準繩》 、 《眼科全書》 、 《審視瑤函》 、 《銀海精微》 、 《龍木禪師》諸書,真介葛盧、管公明所不解也。而九域傳誦,業此名家,從此目病之人,皆變離朱而為瞽曠矣,何圖天壤之間,又有孫真人《秘談》一書,更出諸人之下。今《千金》具在,豈思邀仙靈,而為此厲鬼耶!庸愚醉夢,習之以膠人目,謂非酷歟!

    眼病悉在經絡, 其赤腫疼痛, 皆手太陰足少陽二氣之逆沖也,法宜清膽肺而降沖逆。至于中虛下寒,則全宜溫燥,白珠紅腫,當行其瘀血,浮翳初生,先破其滯氣,自應隨手病除。乃不事此,妄以汗下亡陽,致使中氣頹敗,翳障堅老,何哉!


如果你對素靈微蘊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素靈微蘊》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