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附︰口舌生瘡)
夫咽之所以咽物,喉之所以候氣,雖居上焦陽分,然有太陰少陰之脈絡焉。人之一身,水升火降,無壅無滯,則咽自利,而喉自潤也。若夫土衰水涸,則相火蒸炎,致津液枯竭,由是而咽喉干燥疼痛等證作矣。火病至此,實真陰失守,孤陽無根,沖浮于上,而乃至此。痰火諸證,孰酷此耶?所謂龍雷之火,不可水伏,惟滋陰抑陽,使水升火降,津液復回而後可止。若以苦寒正治,則陰火愈熾,而脾土自敗,猶渴飲鴆,立促其斃也。
聖謂咽喉諸癥,有虛有實。若上焦風熱,君火令人咽喉腫痛,或喉痹乳蛾,分屬關隘,愴卒即能殺人,然皆失治所致。即至危際,外可施砭 拔發,咬指吐痰 鼻等捷法,以治其標。內服翹、射、山豆根、牛蒡子根、鼠粘子等味,以拔其本,至絕地挽回者亦多。若夫痰火咽痛,則必諸癥悉具,甚乃有此,何也?以髒敗下及脈絡,是根枯而槁及枝葉矣。可復榮乎?此蓋陰火浮游,進退莫測,所以或痛或止,故非苦寒之可遏也。治亦不宜專攻,但以主劑中倍以益陰之品,少增暢利之味,庶幾得法。若以苦寒直折,則陰火愈炎,立見傾危也,慎之慎之。
利咽良品
甘草(蜜炙,緩火,去咽痛,若肺熱同桔梗煎啜) 知母(蜜炒,瀉肺火利咽痛) 玄參(去無根之火,滋腎水,利咽痛) 麥門冬(去心,治虛熱上攻咽痛)
以上五味,皆痰火咽痛兩利之品,其山豆根、牛蒡子根、惡實子、射干,皆苦寒專攻之劑,並所不宜,或以貝母、百合、訶子、槐花煎之噙咽,或貝母、硼砂末之吹咽,治標可也
附︰諸方
甘梗湯 治喉痛,並聲音不出。
桔梗(二兩,去頭) 甘草(一兩,略煨) 荊芥(五錢,去梗取穗) 每服四錢,生姜三片引。
海上方 治喉生瘡聲啞。
白硼砂(一錢) 孩兒茶(一錢) 蒲黃(六分) 青黛(一錢) 牙硝(六分) 枯礬(六分)片腦(二厘) 黃連(五分) 滑石(一錢) 黃柏(五分) 寒水石(一錢)
共為末,以葦筒吹末入喉,立效。
大溫丸 治口舌生瘡,服諸涼藥不效者。
大附子(童便煮一炷香) 人參(去蘆,三分) 桔梗(一錢,去頭) 生地黃(一錢) 蛤粉(五分) 玄參(七分) 升麻(四分)
上七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薄荷湯下,神效。
附︰捷方
喉痹,語音不出,用李實根皮一片,噙口,更李根皮水搽項一周候。
喉痛,用倒滴刺根淨汁入些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
又方 用豬牙皂為末,和霜梅噙之。
又方 用茜草根一兩,作一服,能降血中之火。
中氣咽閉,急用白僵蠶搗篩為末,生姜自然汁調,下喉立愈。(僵蠶屬火,而有土與木老得金氣而僵,治喉,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散結滯之痰。)
喉痹,取蠐螬蟲汁,點在喉中,下咽即開。
咽腫,用土牛膝搗自然汁,和醋服。(《本草》雲︰土牛膝主血結及血塊。)
急喉痹,其聲如劓,痰在喉響,此為肺絕之候。急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十不全一也。
咽喉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纓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口中飲食不入。須用牛膝直根而獨條者,洗淨入好醋三五滴,咽入則絲斷珠破,其病立安。
喉風牙關緊閉,用焰硝(一錢五分)、硼砂(五分)、腦子(二厘半)、白僵蠶(二厘),共為末,以竹管吹五分,入喉立愈。
附︰名醫治驗
押班都知潘元從,喉閉急。召孫至,于夾袋中取藥末吹喉中,少頃,潘吐出膿血,立愈。潘因贈金一百,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以其授之,用豬牙皂、白礬、黃連等分,新瓦上焙干為末,用一錢,因曰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贈。文潞公一日喉腫,因三日愈甚,上召孫治之。孫曰︰病得相公判筆一管治,用筆尖點藥入喉,孫遂藏針于筆尖,隨手便刺,相公昏僕,左右驚愕。孫曰︰非我不能救相公之急,須臾吐出膿血升余,旬日平復,見上,喜曰︰孫真良醫也。由是觀之,喉痹以惡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發散,發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污血也。
楊立之知廣州,一日喉痛潰爛,飲食不進,命吏召吉老診之。曰︰不必服藥,但食生姜一片,方可救也。其子有難色,以喉痛安能復食辛辣?立之曰︰吉老神醫,但食不妨。遂取一片食之,覺香味異常,漸食加至半斤余,喉腫頓消,飲食如故。召吉老而謝之,問病所以。吉老曰︰相公平日多食鷓鴣肉,此物喜食半夏苗,蓋中其毒也。惟姜可解,故爾獲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