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下 郁病

類別︰子部 作者︰明•戴思恭 書名︰推求師意

    郁病多在中焦。六郁例藥,誠得其要。中焦者,脾胃也。胃為水谷之海,法天地,生萬物,體乾坤健順。備中和之氣,五髒六腑皆稟之以為主,榮衛天真皆有谷氣以充大。東垣謂人身之清氣、榮氣、運氣、衛氣、春升之氣,皆胃氣之別稱。然豈盡胃氣,乃因胃氣以資其生。故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腎肝在下。凡有六淫、七情、勞役妄動,故上下所屬之髒氣;致有虛實克勝之變。而過于中者,其中氣則常先四髒,一有不平,則中氣不得其和而先郁,更因飲食失節停積、痰飲寒濕不通,而脾胃自受者,所以中焦致郁多也。今藥兼升降而用者,蒼術,陽明藥也,氣味雄壯辛烈,強胃健脾,開發水谷氣,其功最大;香附子,陰血中快氣藥也,下氣最速,一升一降以散其郁;撫芎,手足厥陰藥也,直達三焦,俾生發之氣,上至目頭,下抵血海,疏通陰陽氣血之使也。然此不專開中焦而已,且胃主行氣于三陽,脾主行氣于三陰,脾胃既有水谷之氣行,從是三陰三陽各髒腑自受其燥金之郁者,亦必用胃氣可得而通矣,天真等氣之不達者,亦可得而伸矣!況蒼術尤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此六郁藥之凡例,升降消導,皆自《內經》變而致之,殆于受病未深者設也(雲雲)。下郁乃燥之別名,屬肺金之化。治郁之法,有中外四氣之異。在表者汗之。在內者下之。兼風者散之。熱微者寒以和之;熱甚者瀉陽救水,養液潤燥,補其已衰之陰。兼濕者審其溫之太過不及,猶土之旱澇也。寒濕之勝,則以苦燥之,以辛溫之;不及而燥熱者,則以辛溫之,以寒調之。

    大抵須得仲景治法之要,各守其經氣而勿違。


如果你對推求師意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推求師意》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