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總論部 癰疽之源

類別︰子部 作者︰清•祁坤 書名︰外科大成

    人身之氣血。與天地同流。人身之經絡。與晝夜同度。苟或六淫之感。七情之傷。飲食不時。房勞不節。致使陰陽乖錯。榮衛蘊結而成癰者。總不出于三因。故以三因首例

    運氣癰疽有四。

    一曰、火熱助心為瘡瘍。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又雲。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甚則瘡瘍。又雲。少陰司天之政。補之氣。寒乃始。陽氣郁。炎暑將起。中外瘡瘍。又雲。少陽所至為瘡瘍。又雲。少陽司天之政。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民病寒中。外發瘡瘍。初之氣。候乃太溫。其病膚腠中瘡。二之氣。火反郁。其病熱郁于上。瘡發于中。三之氣。炎暑至。民病膿瘡。又雲。太陽司天之政。初之氣。氣乃太溫。肌腠瘡瘍。

    此皆常化。病之淺也。又雲。少陰司天。熱淫所勝。甚則瘡瘍。又雲。少陰司天。客勝。甚則瘡瘍。又雲。少陰之復。病 疹癰疽痤痔。又雲。火太過曰赫義。其病瘡疽血流。又雲。火郁之發。民病瘡瘍癰腫。此是邪變。病之甚也。

    二曰、寒邪傷心為瘡瘍。經曰。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于中。發為癰瘍。病本于心。又雲。太陽司天之政。三之氣。寒氣行。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又雲。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民病癰腫瘡瘍是也。

    三曰、燥邪傷肝為瘡瘍。經曰。木不及曰委和。上商與正商同。其病支發癰腫瘡瘍。邪傷肝也。又雲。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瘡瘍痤癰。病本于肝是也。

    四曰、濕邪瘡瘍。經曰。太陰司天。濕氣變物。甚則身後癰。又雲。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于中。流散于外是也。

    上四條天行時氣也。此由外感。故曰外因。然外來之因。則肌肉血脈筋骨受之。其見癥多寒熱交作。筋骨疼痛。及濕痰流注。風濕風溫。時毒等類。治宜發之。如蒼術復煎散、紺珠丹之類。經雲。汗之則瘡已。使榮衛通行。邪氣不得干于內也。又雲。陽氣者。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又雲。此寒氣之種。八風之變。四時之病。以其勝者治之。此亦外因也。

    經雲。氣宿于經絡。與血俱澀而不行。壅結為癰疽。不言熱之所作而後成癰者。為由七情內郁而成。或兼竭力房勞。陰虛所致。又雲。形樂志苦。病生于內。此由內傷。故曰內因。然內傷之因。則五髒受之。其見癥瘡多堅硬。根蒂深固。二便不調。飲食少進。外軟內堅。平陷無膿。表實里虛。毒多難出。治宜托里以培其本。禁用驅熱、拔毒、汗下之劑。書雲。才得腫痛。參之脈癥。但有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經雲。肺乘肝則為癰。又雲。腎移寒于肝。癰腫少氣。脾移寒于肝。癰腫筋攣。此髒腑之變。亦屬內因也。髒腑之變。乃八風之變。皆寒癰例也。其形堅硬如石。或皮不變色。或捻之不痛。治宜溫補以回其陽。如參、附、、術之類是也。

    經雲。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又曰。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榮氣、胃氣也。蓋飲食入胃。先輸于脾而朝于肺腑百脈。次及于皮毛。先行陽道。下歸髒腑。而氣口成寸矣。夫膏粱之變者。則榮氣太過。不能走空竅而行皮毛。反行陰道。逆于腠理而生癰腫。此肌肉實滯而然也。飲食之虧者。則榮氣不及。不能走空竅而充皮毛。短而不盈。凝于腠理。而生癰腫。此肌肉虛澀而然也。或兼房勞不節者。則腎水虧損。腎水虧損則反從濕化而上行。其瘡多生于胸背。書言。大疔者癰之最重者也。

    此不屬內外兩因。故曰不內外因。然不內外因。則脾腎二經受之。外無六經之形癥。內無便溺之阻隔。治宜審癥脈之虛實。辨形色之順逆。知所從來。用以補瀉。如榮氣太過者。治宜大瀉以奪氣壅。如貴金丸、排膿散之類。榮氣不及者。治宜大補以滋氣少。如異功散、十全大補湯之類。真陰虧損者。治宜托里補虛。如神效托里散、內固黃 湯之類。禁用五香等藥。復損其陰。其有瘰 、痰注、氣痞、癭瘤之屬。生于肉里膜外者。亦屬不內外因也。治以養氣血。調經脈。行痰開郁。健胃和中之法為善。


如果你對外科大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外科大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