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論癥治 論治

類別︰子部 作者︰清•祁坤 書名︰外科大成

    書雲。汗之則瘡已。為外有六經之形癥。內無便溺之阻隔。飲食如故。清便自調。知不在里也。左脈洪緩。關脈帶弦。外感客邪也。故宜汗之。使榮衛通邪氣去矣。如冬月寒致腠理。必用辛溫之劑以托之。如托里溫中湯、紺珠丹之類。又雲。助表不以取汗為功。為蟾酥、朱砂、雄黃等解毒之類。乃取汗之峻劑也。又雲。瘡家雖不疼痛。不可發汗。汗之則痙。為無表癥也。即有表癥。然亦不可大汗。大汗則表虛不膿。後必難治。汗出不利小便。汗止則陽氣復。小便自利也。

    腫瘍時見五實者。為邪氣在里。宜寒涼藥攻利之。如內疏黃連湯之類。次以托里排膿之藥補之。潰瘍時雖有口干便閉等癥。由內亡津液所致。必脈細而數。口和而干。食少喜熱。乃虛火也。惟補氣血。養津液。健脾胃。則二便自和。庶無變癥。如小便閉。雖腫瘍時。不必豬苓、澤瀉以導水。惟用參、 、歸、芍及托里消毒散消息之。自效。瘡瘍面赤。火郁也。發之。見風脈風癥者。散之。大便燥急者。潤之。郁冒者。為昏迷也。俱宜汗之。以上之癥。慎不可下。是以瘡瘍惟在閉而不結。通而不瀉為規。

    瘡瘍作嘔。不問已潰未潰。惟以脈實而數喜飲冷者。為毒氣內攻。下之。脈弱而喜溫者。為陽氣不足。補之。身熱而欲衣者。熱在皮毛。寒在骨髓。溫之。身不熱而欲去衣者。寒在皮毛。熱在骨髓。清之。

    寒熱虛實。皆能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如熱毒 痛者。下之。便閉作痛者。導之。瘀血作痛者。和之。更以桑柴烘之。寒邪作痛者。溫散之。濕腫強痛者。滲導之。燥搐攣痛者。滋潤之。勞而作痛者。益之。膿脹作痛者。針之。膿出反痛者。虛也。補之。瘀腐蝕痛者。去之。穢氣觸痛者。和之。風寒逼痛者。溫散之。隨癥施之。其痛自止。不必拘拘于乳、沒也。又瘡瘍不可不痛。不痛為胃氣虛極也。不治。不可大痛。兼煩悶者不治。

    再麻癢者。更為惡候。

    腫時不食為痛傷胃氣。潰後痛止。自能食也。垣雲。瘡瘍食肉。反補胃氣。乃自棄也。此禁之膏粱丹石之變。非藜藿及虛弱者之通論也。若脾胃弱者。即有所禁忌。亦當少與之。不與。則逆其胃氣。反不思食。禁忌之要。在生冷傷脾。硬物難化。肥膩滑腸。惟宜斟酌與之可也。又服藥後忌飲冷水。犯之效遲。膿必再作。


如果你對外科大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外科大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