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論癰疽口干作渴癥不同第四十九

類別︰子部 作者︰宋•陳自明 書名︰外科精要

    李氏雲︰癰疽已安之後,或未安之際,口舌燥黃如雞內金者,乃腎水枯竭,心火上炎,此癥最惡。古人雲,玉華池竭七朝亡。若誤投以丹藥,禍在反掌,急用加減八味丸,桑枝煎五味子湯,以滋補之。

    【愚按】前癥若不慎房事,虧損真陰,而虛火上炎,亦多患此。若發熱作渴,或口舌生瘡,或小便頻數,或睫中作痛,亦宜用前藥(詳見附錄用藥關鍵)。

    桑枝方 大治口渴。取嫩桑枝細切一升炒,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五七劑,更多尤妙。

    抱樸子雲︰療風痹干燥,臂痛腳氣,四肢拘攣,上氣眩暈。久服補肺消食,利小便,輕身聰明,令人光澤,其功不能盡述。

    【愚按】桑枝補血氣,生津液,輕身明目,補肺腎之良劑也。

    五味子湯 治腎水枯涸,口燥舌干。

    五味子(一兩) 黃 (炒三兩) 人參(二兩) 麥門冬(一兩) 粉草(炙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日夜服五七劑。

    【愚按】前藥乃六一散、生脈散之復方,滋化源之良劑,若腎水既涸,虛火上炎,而口燥作渴者,須佐以加減八味丸(詳見附錄用藥關鍵)。


如果你對外科精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外科精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