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灸法總論四十八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汪機 書名︰外科理例

    瘡瘍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內者疏而下之。灼艾之功甚大。若毒氣郁結。氣血凝聚。輕者藥散。重者藥無全功。東垣雲。若不針烙。則毒氣無從而散。膿瘀無從而泄。過時不烙。反攻于內。故治毒者必用隔蒜灸。舍是而用苦寒之劑。其壯實內有火者或可。彼怯弱氣寒。未有不敗者也。又有毒氣沉伏。或年高氣弱。若服克伐之劑。氣血愈虛。膿因不潰。必假火力以成功。

    一人足患疔已十一日。氣短。灸五十余壯。更以托里藥而愈。黃君腿癰。膿清脈弱。一結一塊。潰不收斂。各灸以豆豉餅。更飲托里藥而愈。一人胸腫一塊。半載不消。明灸百壯方潰。與大補藥不斂。復灸以附子餅而愈。一人發背 痛如灼。隔蒜灸三十余壯。腫痛悉退。更服托里消毒而愈。一人發背瘡。頭甚多。腫硬。色紫。不甚痛。不腐潰。以艾鋪患處灸之。更服大補藥。數日死肉脫去而愈。一人發背已四五日。瘡頭雖小。根畔頗大。隔蒜灸三十余壯。其根內消。惟瘡頭作膿而愈。精要。曰。灸法有回生之功。信矣。大凡蒸灸。若未潰則拔引郁毒。已潰則補接陽氣。祛散寒邪瘡口自合。其功甚大。嘗治四肢瘡瘍氣血不足者。只以前法灸之皆愈。疔毒甚者。痛則灸至不痛。不痛則灸至痛。亦無不愈。若中虛者。不服敗毒藥。則瘡毒未除。中氣先傷。未有不敗者也。李氏雲。治疽之法。著艾勝于用藥。緣熱毒中隔。外內不通。不發泄則不解散。又有處貧居僻。一時無藥。用灸尤便。大概蒜用大者。取其散毒有力。用著艾炷多者。取其火力透也。如法灸之。瘡發膿潰。繼以神異膏貼之。不日而安。一則瘡不開大。二則內肉不潰。三則瘡口易合。見效甚神。

    辨精要曰。始發時用針灸。十死八九。丹溪曰。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意。因死者。蓋虛甚孤陰將絕。脈必浮數而大且鼓。精神必短而昏。無以抵當火氣故也。豈可泛言始發不可灸以誤人。精要又謂頭上有毒不得灸。恐火拔起熱毒而加病。丹溪曰。頭為諸陽所聚。艾炷宜小而少。小者如椒粒。少者三五壯而已。若猛浪如灸腹背。炷大數多。斯為誤矣。按東垣灸元好問腦疽。以大艾炷如兩核許。灸百壯。始覺痛而安。由是推之。則頭上發毒。灸之痛則炷宜小。數宜少。不痛者。炷大數多亦無妨也。

    經曰。陷者灸之。如外微覺木硬不痛者。是邪氣深陷也。急灸之。淺者不可灸。又曰。淺者有數頭腫痛。亦灸之無妨。


如果你對外科理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外科理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